去年的六年级,班上有一个身子不舒适的女孩,她从不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于是每天凭空多得了半小时的读书时间,从而写的一手好文章。在班上,她总是笑着,与同学争执或恶搞,与同学勾肩搭背也怒目以待,她只是不再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其余皆同,她只是班级普通的一员。在日记里,她告诉自己岁月沉淀后总会透出净白。

今年,班上有个女孩,左踝骨中空,听说要一番手术加以填充。她齐耳短发,只是刘海稍稍长了些,遮了眉眼,课上课后说话都是轻声细语,怕吓着人,在日记里较为含蓄地表述了内心的坚强,也在渴望着风雨过后的彩虹,其实她是受不了太多的批评,说不几句就垂头,待再次昂首总能察觉她的眼里有湿的印痕。她敏感细腻。电话里,她的父亲告诉我孩子要强又脆弱,不想表现出太多的与众不同,可这又是无法抗拒的现实,她常忧戚静默。告诉孩子父亲应该让她学会面对,她不需要我们太多充满悲悯的呵护,水晶般的心最闪亮也容易破碎。我们应该学会遗忘她笨拙地行走,能习惯性地拍拍她的小脑袋,让她去包干区值日,让她在操场上慢走,让她在课间也所有人嬉闹,让她真正融入集体,与我们一起看着每天的太阳灿烂升起。

通话中形成共识,首先把她的刘海剪短,让她可以与所有的眼睛对视,察觉这个世界正温柔地看自己。

评讲学生作文时碰到老茧一词,我说该膙子,因为人身上的物什用肉月好,如若换成胼胝更佳,纯粹的肉月组合,像胳膊、臂膀、肺腑、肝脏等。再说到植物如莴苣、芫荽、蒌蒿等草字头更为形象。

告诉孩子们,学习语文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关注字词,积累了足够的词语可以让自己的表述有更多选择的余地,从而精准。

最后说到对女孩子的称谓,一个男生竟然一口气说出游女、静女、淑女、姣女四中,真的不能小觑了他们。

代了一天班主任,坐在班级后面办公,看着黑压压的小脑袋,突然想起了田里的庄稼。他们从我的课堂能汲取多少生命的滋养,在相依相随的一年光阴里他们的生命可以长成什么模样,我不禁惶恐。

不远处的大树在迎南北鸟送往来风,荣膺更多的日照与月华,可我坐在田边能守着庄稼,看着他们生根冒芽灌浆拔节也是好。

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只关心谷子的长成。

课上指导学生围绕郑成功发展农业与兴办学校编一个故事,突然问了句:“为什么先是发展农业再兴办学校?”众皆哑然。

高山族以狩猎为主,生活方式极为原始,他们往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同进攻退,可终究日子拴在贫困线上,郑成功率先发展农业,他们学会使用犁、耙、耧、镰诸多农具且适应了春种秋收,有了物质的保障,而后才能有精神层面的需求,此时学校兴办水到渠成,崇儒之风兴起且延续传承。龙应台说,如今台湾菜市场的太婆都能被一口“三百千”,郑氏功不可没。

顺序于叙述至关重要,《半截蜡烛》中有这样一句:“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秘密——情报站——一家三口生命,三者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在伯诺德夫人心里更有主次关系,体现了国与家在瞬间的取舍。再如这样的一段文字:“他俩今天又聚在一块,谈今年庄稼的收成,谈年末上涨的有线电视费用,谈朝鲜氢弹试验成功……不知不觉半晌工夫就过了。“在这里有着自然的表述顺序,由近及远。再看《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对老人的外貌描写。第一次:章武先生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第二次:借着淡淡的星光,先生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外貌描写体现了由陌生至熟悉的过程,符合观察的习惯与表达的节奏。

说话与写作都是要讲究一点顺序的。

谈及省略,不得不说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写显现出来的一部分,而省略的八分之七让冰山更深厚。冰山之所以雄伟因为只有八分之一在冰面上展现。”小学教材里有很多省略给予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与美好的可能,例如《理想的风筝》最后一句“刘老师,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意蕴绵长,思念久远。

刘成章在《安塞腰鼓》一文中对安塞腰鼓场面有这样的描写: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曾经在课上自作聪明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拓展:云朵一样,是挥舞的衣袖;溪流一样,是脸颊的汗珠。可总感到别扭,再看课文,这里本没有省略号,刘成章先生是诚实的写手。

再看,《孔子游春》一文: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这里形容词泛滥,描述已近乎夸张,再加任意一句更是多余。恰是无用的留白。

文字的省略应有度,不可故作玄虚。

少者怀之,朋友信之,老者安之。夫子遥遥地畅想太平盛世的模样,直至今日依旧振聋发聩。时下,社会养老渐趋成熟,年逾古稀乘车免费,且有相当的补助款项。全民养老,国家买单,老者安之。

他们在迟暮之年开始追求自己的幸福人生,城里人早早乘车到乡下看看四季变幻的田野,带一支鱼竿尽享垂钓之乐;乡下的老者也赶个早乘车到城里找个茶馆,一碟干丝,两三只包子,一壶茶,日子在谈笑中慢下。

在车上看到他们,只是羡慕。老胳膊老腿还在不停活动,也愈加利索,望着他们幸福的神情总会想到已然归去的爷爷奶奶。

到凤城考普通话,即将进行冰冷的人机对话,因为是第一次,不免忐忑。恰好遇到Q君,甚是欢喜,似他乡逢故知,相对一笑再手与手握过,安宁许多。

等待的时间里,又认识了一位老师,她两鬓灰白,告诉我,已经考了一百零八回。有点夸张,但笑颜里恰有无限苦涩。

有些山,就是那么高,翻越千难万阻,甚至无法企及。但是她不懈坚持,为梦想在登攀,我肃然起敬。

恰似苦难,我们不用赞美,但是它来临时也绝不回避。无法战胜苦难,但是人生一定可以在苦难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