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总能见到这样一个场面:一部分幼儿踊跃地举手发言;一部分幼儿眼巴巴地看着老师,很期望老师提问却不举手;还有一部分幼儿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语。教学之余,我经常想:同样是同龄的孩子,为什么语言表达潜力有那么大的差别?为了能更好地鼓励幼儿勇敢地在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想法,充分指导、肯定他们的发言,帮忙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不敢在同伴中发言的畏惧心理。

在与孩子们的相处的日子里,我们大班两个老师设计不同的游戏与活动引导那些不怎么敢在同伴面前表现的孩子参与进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努力抓住每一个随机教育或与孩子谈心的机会,让孩子们明白我们不只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们的好朋友,其他的小伙伴也一样愿意做他们的好朋友!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部分幼儿的在同伴面前自我表现欲都有所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不少。只有一位小朋友仍像是躲在一个的自己小空间里,他就是乐乐。乐乐很少说话,能够一天不跟老师交流,也不与小朋友一齐玩耍,性格显得有些孤僻。老师向他询问一些事,他则表现出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不知如何回答老师,也拿不定主意该不该回答教师的问题。乐乐与人交往的能力很让我担心!

于是,我们找到了家长,询问了乐乐在家的日常表现。乐乐妈妈说,乐乐在家很乖,很听话。我们也把乐乐在幼儿园不与老师、同伴交流的情况汇报给乐乐妈妈。只听乐乐妈妈说:“他哪敢呀?他从来都不与陌生人说话的!”听了家长的话,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正因为家长过度的爱护与帮忙,孩子完全没有了自主意识:少了家人的提醒,孩子就不知如何独立去应对陌生的人、陌生的事情、陌生的问题!如果一直这么下去,孩子的未来将变成怎样?他该如何应对学业的难题?如何掌握生活的技能?他会与人交往吗?这些难道是家长们期望看到的吗?孩子真的是从一开始就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吗?还是一直以来孩子的心声已由父母、家人的过度爱护所代言”?

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真诚地呼吁家长们:把孩子的发言权还给孩子吧,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