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共处的150小时
“同学们,今天是我最后一次陪同大家晚自习。我想和同学们最后再说几句。语文的进步就在这个暑假。你们要对高一生活进行回顾与思考,写作‘诗意的高一(?)班’……”
接受分班后的文科班,不到100天,满打满算与学生相处150个小时。第一次进班时我曾信心满满地慷慨直言:“我们班在全年级的最高层,当有居高临下的格局;我们班的前身是强化班,我们要以强化班为榜样;我是80年代的文科生,是老文科生了,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语言,我当年没有能实现的文科高考理想要在你们身上实现;我将陪伴你们度过……”
与同学们第一次见面相互了解时,我要求学生每人说一句话,“我叫……,来自原高一几班,语文最好的成绩是……,我语文上的薄弱点是……(最多两点),请老师多多帮助。”发现有几个从强化班掉下来的,心中甚喜,一定要帮助他们重返强化班。
面向全体学生是我的良心。学生准备一周后,按照班级学号顺序,用三个形容词介绍自己,同时按照班级座位顺序依次回答课堂问题,穿插鼓励学生举手发言,让学生课堂上有更多的交流展示的机会。至于小组合作学习,我总是有特别的要求,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随机抽取一组,依次发言,内容不许重复,最后一个同学负责总结发言,“我们组的观点是……”。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发挥合作的作用。《廉颇蔺相如列传》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有哪些?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谈谈劝说的技巧;记叙文写作要注意哪些问题;阅读文本,必不可少的三个关键步骤……我的课堂问题大多根据文本,来自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自自己的心灵微光,课堂巩固总是让学生抢答与依次回答相结合,背诵检测任务安排在早读、晚读,尽量不占用正课时间,确保正课的正常进行。作业的处理、练习的安排,总是在作业课集中处理,不挤占正课。充分利用现有的语文学习时间,充分利用现有的语文学习机会,充分利用现有的语文学习资源(老师也是学习资源之一),坚守语文课堂阵地,帮助学生当堂掌握并巩固80-85%,其余的15-20%学生课后自己解决。老师和学生各司其职,“课上以老师为主,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课后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不到20天的良好开端,被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搅乱,尽管疫情期间有线上的空中课堂,老师也自行全程参与,效果不尽如人意。4月13日正式复课后,还没有来的及梳理、提炼、强调假期空课内容,劈头盖脸的空课检测,囫囵吞枣的赶进度,被动的应付与同盟学校的联考,几乎全部困在古诗文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我下决心要求学生抛掉文言文翻译书,拾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利用工具书学习文言文,给学生断奶。
90天的疲于奔命,被动刷题,一味赶进度,作文训练、思维训练统统让步,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严重下滑,议论文写作还没有正式开始,稀里糊涂地写作议论文,期末考试要求写作议论文,不少记叙文却得了高分,放宽尺度,过渡宽容,等于纵容,于学生无益。所幸的是150个小时中推荐发表学生作文4篇,举行读书交流3次,建立了班级语文学习交流群。
期末考试前疯传要分班,期末考试结束草草评讲试卷,学生放假,暑期与学生分离,直到开学接手新班级。
临近开学,我的班级在哪里?我的新同学有哪些?他们的暑期生活愉快吗?语文进步了吗?做好了高二在古诗文里摸爬滚打的准备了吗?议论文写作准备得怎么样了?过去的150个小时有多少无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