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读应该检测呀,你怎么不检测,还让学生读书?”

我们的早读课由原来的40分钟精简为现在的20分钟。这20分钟不是用来读书而是用来检测的。学生一到班,早读开始,就检测上一天晚读读书的内容。

昨晚的晚读课和第一节课我挪用来让学生举行班级辩论——读书报告会的升级版,30+45分钟,辩论50分钟,点评25分钟。晚读没有读书,早读怎么检测?从事教学30多年,没有什么语文问题能难倒我!《种树郭橐驼传》还没有讲,让学生先行背诵,没有理解背诵难度增大,30分钟有几人能背诵?今天早上兄弟班级的实践已经证明,30分钟学生基本上背不掉课文。学生不能按时完成的任务,怎么检测?这样的检测还有什么意义?学生私下说,“老师把我们当神童了,我已经背了两个晚读课了,还没有背掉呢”。

“10分钟后我们检测。”班主任将信将疑,“晚读没有读,你可以先布置下去,让学生课后挤时间读。”

这不是让学生课后抢时间,与其他学科抢时间吗?这与我一贯的“用足用好语文现有的学习时间”的理念很不协调,效果也不理想。

早读后回到办公室,有同事友情提醒我,学校检查时我们没有进行早读检测!外婆哈哈一笑,他们检查时没有看到我检测,但是我按要求检测了。

我把背诵内容调整为背诵《山居秋暝》和《客至》两首短诗。《山居秋暝》学生初中学过,背诵就容易多了。《客至》即使不讲,学生也能很快背诵。10分钟,我检测背诵,口头背诵,还不错。不到5分钟就检测完,5分钟简单点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可否顺序改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或“浣女竹喧归,渔舟莲动下”,理由是什么?学生瞪着好奇的眼睛望着我,似乎在告诉我“高中语文就是与初中语文不一样”。我从诗歌意象、诗歌形式以及生活常识等角度提示学生。山水田园诗的情感究竟是什么?仅仅是对山水田园的向往热爱?能不能再追问,换个角度追问,自然会得出结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客至》如果标题改为《宾至》有何不同?能否读出作者情感的不同?从诗句“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可以看出杜甫当时的生存状态是什么?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生活贫穷、困窘,没有扣住全诗的情感来理解,尽最大可能热情待客,力不从心的的愧疚之情,学生没有能读出。毕竟,老师还没有讲解点拨呀。

书面默写是检测,口头背诵是不是检测?

检测就是背诵默写吗?新高考名句名篇默写最大的变化是不再是根据上句默下句或根据下句默上句,而是情境默写,情境不是简单的翻译提示,而是古诗文名句运用语境。传统的死记硬背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了。

再说,早读检测只是背诵检测吗?文言实词积累,语言表达运用,语段概括等短平快的小练习,而且要有量的控制,要有学生做的时间和老师评讲的时间,要精选检测内容,不能量太大,限定的时间都做不完。

如果近期没有背诵任务,早读检测什么?有没有相应的检测举措?检测什么?

过去经常有学生误认为我不布置作业,他们根本没有弄懂何为“作业”。无意中评教时给我带来了不少麻烦。推荐阅读相关篇目、写作读书笔记、预习××内容、与父母交流、具体练习等都是作业!不能把作业狭隘化为“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