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读检测的内容,集体订正之后,让学生当天下午课间交上来,没有交来。请班主任催交,还是无果。今天早上,再次与班主任交流,班主任认为学生来不及做,这是学生的一面之辞,事实根本不是这回事。我还在纠结,怎样解决学生作业拖拉、懒散的恶习问题。

早读检测的内容是《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上的相关问题。导学案上的内容分为三部分(我自己这样理解的):抠字解释——将原文中关键的字词加点后添上括号让学生释义;文言知识整理,如句式、活用等;内容理解,主要有两个表格:(1)利用原文语句,比较郭橐驼的种树之道和他植者种树的不同,从做法、态度、实质、结果方面比较。(2)种树之道类比治民之理,从种树误区和理民误区,其言、其行、结果、实质、手法等角度比较。两个表格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要背诵的重点语句——《种树郭橐驼传》要求全文背诵。

讲读《种树郭橐驼传》之前,让学生预习,预习时可以解决部分“抠字”题,以及相关的文言知识;课堂上逐字逐句翻译,强调文言字词,句式、活用,作业课再给一半时间完成学案,而且放宽要求,填写表格,可以翻书参考原文,因为学生还没有背诵。

早读课检测,随意挑选五名同学黑板上独立完成,三名同学“合作”完成“抠字”任务,两名同学分别完成两个表格。结果很不错,正确率很高,虽然有极个别解释不甚合理,只要稍微点拨即可。学生的正确率较高,集体订正时只需之处错误之处,重点之处再次强调。

上午第三节语文正课拿出时间,和学生交流整理的文言知识,要求将导学案完成的情况下午大课间时交上来,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查看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交上来呢?我想不通!

是作业量太多吗?根本不是!

根本原因是学生的惰性!

理化普通班学生的“素质”——知识素质,考试素质,智力素质——应仅次于强化班同学的“素质”,他们眼高手低,自以为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考试不是比谁的难题得分多,而是较量谁的失误少。不怕难题目做不出来,就怕容易的题目处处失分!

刚接手这个班时,我第一节课还专门做了如何记课堂笔记的微讲座。预习时不到位,不解决能解决的问题;课上老师强调的重点——大部分是学案上的内容,不能留下记录的痕迹;给时间,又不充分利用,偷懒,不动笔;检测时速度跟不上;给补救时间却挪作他用:不管什么作业都不能按时上交。

另一方面,科代表也没有起到应有的督促作用,没有及时与任课老师沟通。

作业现状的背后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风气。高考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不想付出,不愿付出,怎么可能有理想的成绩回报!

教学,说白了就是教学生如何学。把大量的精力,大量的要求放在老师的“教”上,即使每个老师都成为特级教师、教授级教师,还是不能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学生的自觉、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和发挥,才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种树郭橐驼传》的种树之道与治民之道类似,不也与教育教学之道类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