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到食堂吃饭,碰到一同学一边哭泣一边吃饭,家长陪伴在身边,看着孩子吃饭。我问小孩,这次语文考了多少分,答曰:70多分。家长说,语文越考越差,学习不自觉,只长呆个子,不长知识,不长成绩。我知道家长比孩子更着急,孩子已经够委屈了,已经尽力了,可是考试数据确实是一次不如一次。

我赶忙劝慰说,不要怕,这次成绩不能说明问题,特强班均分只有83.4分,作文走题了,没有关系,明年这个时候,再用这份试卷考你,你肯定觉得不难,过100分完全没有问题。这份试卷太超前了,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还跟上,作文一下子就进入议论文写作而且是关系型作文,揠苗助长是要不得的。

接连接到几个家长的电话,基本上都是很着急,询问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捷径。我坚决地回答,学习语文没有捷径,多读、多写、多思考。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和要求不一样,不能随着惯性走。

按照既定计划,考试结束当天的作业课比较难上,学生兴奋,情绪激动,想歇一歇。本来计划评讲试卷,我临时调整为读书报告交流。

这是第二次读书报告交流,我把主题确定为“阅读的境界”,阅读不仅仅读纸质书,还要走出课堂读大自然这部书,从平时随笔作业中挑选出了关于《乡土中国》的读书笔记和秋收劳动体验感悟,确定主持人,学生一次交流发言,老师当场点评,指出优劣,明确改进方向。

“一晃三两月,匆匆又冬天。岁末将至,我们迎来了第二次读书报告交流会,我是本次的主持人,陆欣悦。

腹有诗书气自华,青春因涵养而成熟,人生因气质而升华。在书中,你可以见识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生活,得到一些不同的生命感悟。脚步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好的心灵之旅。

在不久前的秋收文化节中,同学们放下书本,走出校园,于花栖云里观览科技农业,于状元农场体会田间农作,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传承和发扬了劳动精神。大家纷纷对“劳动”有了自己的领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同学们对劳动和乡土风物的感悟和思考,有请李湘蓉!”

这是主持人陆欣悦的开场白。

“一天的活动,真是饱满充实而又欢乐,我们体验了劳动,享受了劳动,更发扬了劳动精神!又有一位同学,在割稻活动中体会了劳动,感受了割水稻的辛劳与欢乐,下面有请赵捷妤带来她对劳动的感悟。

丰收的快乐是第一次体会,而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丰收,书写美丽。接下来有请王思媛分享她的感悟。

的确,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时代的青年应热爱劳动,参与劳动,体悟劳动。下面允许我来分享我对劳动的体会。

相信这次的田间劳作令大家难忘,同学们在土地上挥洒下汗水。土,是乡土社会中最常见的,有土的地方总离不开人类的活动。阅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后,同学们各抒己见,写下他们阅读后的感想。有请钱思宇。

有位同学在读完《乡土中国》,“脑子嗡嗡作响,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有些东西以作梳理的必要”欢迎魏宇昊分享他的读后感。

“乡土”“土气”于现代社会基本成了贬义词,其中包含了对农民的鄙视,乡下人在城里人的眼里经常是手足无措,愚笨的形象,可城里人就真的聪明吗?有请王思媛分享她的感悟。

一方土,一世情,泥土代表着家乡,表达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读《乡土中国》,有人便对乡土有了自己的理解。有请李湘蓉。

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怎样的社会?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份感悟。

欣赏完同学们的读后感,我们对《乡土中国》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请大家分享一篇读书感悟。

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书中百态,足以让我们体会到日光烂漫,星河璀璨。闲看花开,静翻书卷,去感受世间之事,如此平凡,亦如此不平凡。让我们遨游书海,享受阅读之乐。让生活溢满浓浓书香。”

…………

读书报告交流结束后,我问同学们:读书报告交流“有用”吗?课前3分钟演讲有用吗?有同学说“有用”,也有少数同学小声地“无用”。判断“有用、“无用”的标准是什么?眼前的、功利的、实用的……,这不就是月考作文的要求吗?从考古学的“有用”“无用”中跳出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思考“有用”“无用”。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暂时的考试失利不一定是我们的语文没有学好,一年后你再拿这份试卷来考我们,我们一定会喜笑颜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