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随班主任对城区部分同学家访,主要了解空课学习情况,平时学习习惯,以及对即将文理选科的设想,对学习困惑和学习习惯的梳理指导……深入学生家庭,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学情,有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
    得知寒假仍然安排6天学生线上大空课,这让我想起了2022年底因为第一波疫情爆发,不少学生和老师都阳了,师生不得不居家休息同时上网课。这次网课又和2020年底全面抗疫居家上网课有所不同,那次上网课,师生自我居家主动隔离,但师生的身体状况是健康的,这次不同的是师生都有可能“阳”了,身体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头疼、高烧、喉咙疼、咳嗽、腹泻、浑身乏力等。师生带病坚持上课听课,全年级应有929名同学听课,科任老师也都跟“班”听课,语文空课一般780人左右,最多的时候也能达到850人,也就是说每次空课都有近100人不在线。即使在线,空课老师课堂点名发言,不少同学不是关麦就是静音,不理睬,师生互动效果非常不理想,懂事的有礼貌的同学还知道在留言区给老师留言,“阳了”,“发烧”,“嗓子难受”等,老师上课费力,学生听课吃力,与线下平时上课效果不可比较。
     状元学校同年级也上网课,大网课,年级专门有老师负责上课,学校根据各老师的教学专长分配教学任务,提前告知学生哪些老师上课,每位老师负责上什么内容的课,如果有班级内容已经讲过了,科任老师可以自行安排其他学习内容,机动灵活,不需要绑架所有老师。只有大网课,没有小网课。我曾戏谑地和其他老师说上小空课时我把学生寄到你的“教室”,听你讲课,立即遭到批评否定,事实证明在小空课时因为老师身体原因几个班合并在一起上小网课的现象太多了,但是,我没有“挂靠”别的“教师”,我坚持自己上小空课,因为我最了解我的学生。
我们的空课有大空课和小空课。大空课有专门的老师负责上课,小空课由各任课老师用区别于大空课的系统上小空课,一般是评讲作业。大空课统一上,如果哪个班这篇课文已经超前讲过了,对不起,学生仍然要继续听课。我要求学生,如果碰到我们已经讲过的课文,再听一遍,当做复习,同时思考不同老师讲课的重点、方法有何不同,哪个老师的教法更适合你。元旦后线下复课,不少同学都感慨,在对比中显高下。
     说老实话,前期我跟班听课4次,有的内容是我已经讲过的,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的进度总是超前,原来每节课的“知人论世”我有的不讲,非讲不可的才向学生介绍,在情境设置的基础上提出任务要求,在活动中完成任务,而且前后照应,读写共生。有些课开场白长达15分钟,占去了整个课堂的1/3时间!张正耀教授也不主张每篇文本都要“知人论世”,那是先入为主,要从文本本身的阅读鉴赏来感悟作者,读懂作者。
    《古都的秋》的“秋味”究竟是什么,主旨又是什么,除了“清、净、悲凉”还是“清、净、悲凉”?散文的写景究竟有何意图?《荷塘月色》表达了作者“谈谈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40多年前,我读高中时,老师就这样告诉我们《荷塘月色》的主旨是表达“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40年几乎没有变化,文本怎么可能常读常新!?老师对文本理解越深入,讲课就越能自圆其说,随心应变。教师理解不顺畅,疙疙瘩瘩,想不彻底,课堂自然磕磕碰碰。《荷塘月色》中“峭楞楞如鬼一般”,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不同处理,应该删去还是保留?写荷塘月色与写《西周曲》江南采莲有何关联,目的是什么,作者的情感一定要在知人论世的背景介绍中才能领悟吗?
    一次临时调整的空课,学生没有预习,手头没有相应文本,有同学直接留言“听不懂,复课后重讲吧”,我很不是滋味。
    曾经我们集体备课时提出“个人专研基础上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指导下的个人发挥”,“将最优秀的教案呈现给学生”,这些真正有用的东西都不知都哪里去了。布置进度,安排分工几乎成了备课的主内容,至于教学火花的碰撞几乎没有了,可能害怕思维碰撞出火花吧?
    学生上空课不自觉那是学生的问题,我们要耐心教育引导,我们老师也要自扪良心,有没有把尽最大努力把最好的教案呈现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