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开头,特别是考场议论文开头,阅卷老师必看,尽管扫描式的浏览,一定要扣题、点题,暗示文章的行文思路,彰显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基本功。有这样因素的作文开头才是合格的开头。至于如何点题、扣题,可以引材料,引名言,引故事等,各有技巧。

好的开头各有特色,不好的开头大都相似。偷换概念、直接表态、照搬材料、冗长繁琐、套路化、观点不明,这些都是学生议论文中常见的毛病。“直接表态”,开门见山,未尝不可。对应的改进措施是紧扣论题、寻找由头、定向剪裁、圧缩提炼、个性鲜明、阐明观点。诊断准确,对症下药。

但是“引——析——明”的结构,是什么意思,我有点不太清楚。如果只看开头,有作文标题的开头,没有写作要求,有的开头确实让人不知所云。有老师呈现这样的一段开头:第一句,讲水的三种形态。第二句讲环境的重要,第三句讲心地纯洁。三句话之间的关联何在,要表明什么观点,不之所云。

“引”,引材料?引名言?引故事?引现象?似乎这些都可以。

“明”,无疑是明观点。

“析”,析什么呢?像主体段落中的“析例”,因果、假设、条件、正反分析吗?似乎又不是。

开头引出论点,最好从生活现象(由头),且从反面引入较好,多用转折关系的语言,慎用因果关系的语句,而且还要有身份意识:我认为……;作为当代青年,……。

假期中学生刚写过的作文对“有用”“无用”的感悟与思考,选录学生作文的几个开头:

1.历史上几乎每个名人都思考过“有用”和“无用”之间的辩证关系,文学与科学、知识与财富、虚幻与现实,诸如此类。但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拥有长远的目光,以清晰的头脑去选择道路。(《无用化有用,小我筑大我》)

2.呜呼!人生各异,境界有别。何为人生之“有用”去处?何为生活之“无用”追求?(《此“无用”非彼“无用”》)

3.王安忆曾说过一句话,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忙于奔波的年轻人啊,愿你能在某个恬静的午后,品一杯香茗,于闲适之间窥得人生之质。(《于闲适之间窥得人生之质》)

4.庄子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无用之物中,发现了其有用的价值,“所用之异也”。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没有什么绝对的“无用”,有的只是未被发现的“有用”。(《借“无用”之光,照“有用”之路》)

5.在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中,我们都太过于急功近利,早已不知什么叫“享受生活”。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越来越狭隘,似乎只有能创造出利益、能得出结果的,才可称作“有用”,其余都是“无用”。但我却不这样认为,相反的是,能寻到“无用”之“有用”,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寻无用之有用》)

6.庄子云:“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人皆知有用之有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然而有无相生,恰如月亮的阴晴。只有好好把握无用,才能促成有用。(《积淀无用,造就有用》)

7.(记叙文)家乡的人,以他们自己的闽南语说,可以笼统地区分为两大类。“乌好的”与“末好的”,翻译成普通话即:“有用的”和“没用的”。没人能道清有“用”与无“用”之间的量化标准,只是悄悄地在心底了然,形成默契,而后于日落余晖茶饭桌上的家长里短间,漫不经心地抖落出来。(《无用的人》)

…………

这些都是出自学生之手的可圈可点的作文开头,哪一个开头不是“凤头赢得百媚生”?

不好的开头,大都相似;好的开头,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