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校备课组开课,高二年级课题是《记念刘和珍君》;恰巧状元学校今天是“生命课堂”对外展示活动暨周建文名师工作室第四次活动,两个学校的活动重叠,确实没有分身术,只能有选择地学习。
    “生命课堂”语文展示课为《涉江采芙蓉》,同课异构,姜中新入职赵老师和江阴中学解老师PK。江阴教研室刘生权主任和泰州教研室周仕龙主任分别做了中肯的建设性的精彩点评,我们受益匪浅,不枉如此选择。
    两位年轻老师的教学设计都有自己独特的构思,重点突出,彰显个性。
   平时我们也有听课,基本上一听了事,即使点评也是蜻蜓点水式的恭维,根本没有建设性建议,更遑论改进建议,课堂教学现状难以改进。
   姜中赵老师以学生的文学短评作品串联这个课堂,赏析点评学生短评,重新理解文本,最后修改短评作品。赵老师紧扣单元重点,让词语活起来,对芙蓉含义的理解,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女子貌美,同心爱侣,夫容之喻,断肠离情,品质高洁,香草美人。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在积累中学习,学会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看似简单的古诗,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深度阅读。人物、意象、情感,层层推进。周主任点评说,让词语活起来,让情感亮起来,让作品美起来。文本的情感不仅仅是忧伤、离情,更有无奈中的坚守、执着。学生短评作品七次引用,两次修改,共9次,尊重学生,尊重生命。周主任建议,学生作品要更上一层楼,不能简单的有观点有分析有结论,更要用权威验证观点。
刘主任建议将呈现学生作品的演绎法改为归纳法,在对学生作品的点评中提升思维品质,发展语文素养。
    解老师的教学设计突出诵读,在诵读中体验感悟、提升。课堂由定“角”——配性别角色、定音——节奏、语速、语气、语调、重读等讨论吟诵方案,最后探“源”——今天为什么要吟诵《涉江采芙蓉》?为什么要吟诵《古诗十九首》?
    学生有五次集中讨论,小组点评其他小组的表现,老师适时点拨,渗透讲解。周主任点评说,让朗读响起来了,让理解赏起来了,让表达立起来了。在表达立起来上还有改进空间,今天为何要吟诵?仅仅是忧伤吗?是传承中华文化吗?要让学生认知水平有所提高,进而思维提升,使得学习力真正增长、提升。
    周主任还强调,“问题情景化、思维导图化、作业作品化”的生态课堂建设理念,重申教考结合的依标教学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