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只有一点点改编
2024-11-21 09:53:58
这次期中考试我“误导”了学生:我最怕×人(校)命题。
在我们大家的印象里,×人(校)命题,没有哪一次没有一点差错。有一次,竟然出现语言文字表达运用病句修改题是完全正确的语句,让学生修改。学生在考场上汗都急出来了,实在找不出病因,可能是自己昏头了吧。
这次期中考试,据说又是×人(校)命题。虽然是刚从高三前线暂时撤退到高一暂时休整,可是对当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可不敢苟同。就是仍然留在高三的老高三又有多少真正真正研究过高考!?第14题文言文概括题分值由3分增加到了5分,意味着什么?语言表达运用“一拖五”的命题形式,取消了选择题等,这些“形”的变化下有何某种背景暗示?
高三复习,首先要研究当年高考试题,进而拓展到近几年甚至更久远高考试题,明制试题,可以与高考试题形似,模仿高考命题设问,“亦步亦趋”,无可厚非。可实际情况是,直到古诗鉴赏,我们的复习才渐进走上了“正轨”,从高考真题入手,分析探究,归纳指导,实践演练。
期中考试前夕,考前指导,我对学生说,这次考试很难指导,因为命题指导思想命题思路无法确定,是否具有2024年高考的指导思想,思维方向,实在不好说。可能语言表达采用“一拖五”的形式,只是形式而已。文学作品阅读,尽管我们进入高三的练习都是指向散文阅读(没有一次小说阅读),好像是紧跟当年高考,其实考查小说还是散文,阅读方法和命题方式是不同的,基本的“抓手”也不同。
学生开考,老师同时做题。整份试卷,除了名句默写,其他板块试题,全是网上直接下载,没有丝毫改编。有老师说,可以选用网上的命题材料,题目一定要改编,将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互换,将选择题和简答题互换。文言文阅读最好命题,选择不同的实词,不同的句子翻译,不同的语句标注停顿。文言文断句答题卡没有设置成主观题,而是当作客观题。电脑是精准的,与标准答案有一点点差错都是错误的。标注三处句读,有三个字母,错一处全错!学生比较在乎期中考试,特别是四星级期中考试,对“综评”有影响。
做题时有老师说“小说《秘密分享者》”(外国小说)讲的是什么意思呀,有点读不明白”。老师初步阅读都有困难,学生岂能顺畅阅读?第9题往往是创新题,不但远离创新,还让学生感到很别扭:“……请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含义及作用。”“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以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可真是“创新”——闻所未闻。
如果把第7题选择题改编成简答题“这是一次有预谋的爆炸,是韦德一家为了躲避报复营造的假象。文中有多处暗示或伏笔,请找出这样理解的依据。”多好的创新题!可是,没有!无奈,无语!
高考强调教考衔接,考试起码要关注学情吧。大量练习散文阅读,却考查小说阅读。当然,任何考试都是被动的,考查散文或小说,我们的同学都要能从容应对才是。
引用、借鉴、模仿、改编、创造,是命题者成长的必经之路。个中的眼界,思维,思想,要在历练中才能提升。
发布:姜堰俊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