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随手”
忙碌中,周末又到了眼前。站在校门口,目送着一辆辆远去的校车,心中仿佛涌起如释重负般的轻松。忽然,一阵风吹来,将校门外的食品袋卷进了校园门口大道,刚巧有一队学生从这里经过,排在前面的两个学生不约而同的随手捡起身边的食品袋,捡起后,飞快的送进垃圾箱,又回到队伍里,走向候车点,动作一气呵成。目睹这一幕,我心里升腾起一股温暖与感动。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久,但这感动的一幕,时常在我眼前浮现。打那以后,每当行走在校园,都会留心观察。我惊喜的发现:在甬道边、走廊上、楼梯上……学生见到纸屑、食品袋时,都会随手轻轻的捡起;看到开着的水龙头,会随手拧上;离开教室时会随手关上饮水机;“随手”伊然成了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我惊叹是“100个好习惯”让校园在悄然中发生变化。
“泰州最美教师”杨向明,在开车经过泰州市区中山社区东城河13号居民楼附近时,听到急促的求救声后,他来不及思考,随手关掉引擎,奋不顾身跳入河中,勇救男孩,献出年青的生命,他的壮举情动全城。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选择的是义无反顾,他“随手”一跳,跳出了他无私博爱的胸怀,跳出了他人生的精彩。
这样的“随手”,是人性美的流露;这样的“随手”,更是美德的流淌。
“随手”是一种本能,是源自内心的自发;“随手”展示的是一个人的素养、品行,折射出一个人的心灵美丑。
突然间,我想起:当我们下班时,你是否随手将灯熄灭、将空调关机、将电脑关闭……在车上,你是否将座位随手让给孕妇、老人;在路上,看到跌倒的妇孺,你是否随手将他们扶起;在公共场合是否随手乱扔、乱吐;在景区,你是否随手攀折……
“随手”其实也是一种习惯。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曾有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远房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一变,成了百万富翁。记者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 “你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 “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乞丐的话,让我们感叹习惯对人的影响。习惯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眼下,“100个好习惯”已在校园落地生根。作为教育人,让好习惯陪伴学生一同生长是我们共同的期盼。让我们的每一次“随手”,成为定格在学生心中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