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远行

米兰昆德拉说“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轻”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那种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的确,人生道路需要负重才能远行。

如果说帕斯捷尔纳克与伊文斯卡娃所受的重负是沉重和可怕的,那也正因为这样的艰难和痛苦,才让他们在迫害和排挤中相濡以沫、同舟共济,写出了《日瓦戈医生》这样伟大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得伟大的脚步行走至今。重压之下的矢志不渝、激情喷迸是那样感奋人心、不胜怀想。

相反,完全没有负重,一切变得比大气还轻,就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随风而散。回望华夏千年历史,那些沉浸在宝马香车、舞榭歌台中的淫词艳曲,力要奉承上司、溜须拍马的浮夸之作,有几首传唱至今?而那些承载国家兴亡、崇高信仰,对抗流俗超越常规的智者之声至今仍绕梁不绝、动人魂魄。文学创作者步伐要想行走得远,必然是得负重。

“轻”也许是没有负担和责任,没有付出和索要,但是这样的“轻”却无法让生活的船只远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放浪形骸、落拓不羁的托马斯认为在这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责任重负”,于是他选择放纵自己的肉体生活,但这样的放纵过程却无法掩饰他的空虚,最终压倒他的却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在他用光明的事业前景换取伴随终身的特蕾莎时,我们看到了追求意义和原则的生命之重所体验的沉重和痛苦,也正是这份重量让托马斯的生命不是稍纵即逝、随风飞舞。只有负重,才能让脚步更加坚实,让生命更加贴近地面,让行走的每一步都更具意义。

纵观眼下那些求“轻”避“重” 的世俗之人,想尽办法摆脱责任和义务,竭尽全力追逐享受和安逸。纵享乐而忘职责往往使得人生的脚步行之不远。学生放弃父母、学校予以的重任则会学无所成;年轻人抛弃社会、生活赋予的重责则会一无所获;官员摒弃人民、国家给予的希望则会步入穷途末路。唯有扛起肩上的重负,才能真正诠释生命的含义。

王尔德说“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那些我们正在承受的“重量”,必然会使我们前行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力,也必然会给我们一个合理的答案和回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