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发言稿

前几天,在手机微信中传着这样一则消息:一位30岁的父亲,因迷恋网络游戏,不顾老母亲的劝阻和儿子呼唤,将打工所得全部用来玩游戏,而且与家人玩起了藏猫猫。我又想到近期班级中经常有学生要么是作业做不全,要么是作业记不全,要么是作业带不全等等,问其原因,理由有一大堆。究其原因,其实都是孩子们的责任意识不强,没有责任感,导致了他们丢三落四。我认为,没有责任感的人,是做不好任何事情的,也难得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呢?我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无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父母要谨言慎行。

家长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孩子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父母的责任心。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在议论:这孩子有教养,这孩子懂礼貌。我想,人们在夸孩子,其实是在夸家长,夸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工作做得好。一个有责任心,待人真诚,工作勤勉,乐于助人的家长,无疑会给孩子带来许多的正能量。而我们的一些甩手家长、啃老家长、抱怨家长、贪玩家长,他们的所作所为,孩子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长期的耳濡目染,哪能不影响到孩子呢?他们的言行无疑会带给孩子许多的负能量,这样的父母即使想教育孩子做事要有责任心,孩子也会很不服气,也会很不以为然。所以说,父母只有在生活中严以律己,谨言慎行,给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2.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

家长经常与孩子一起分享工作、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有事情时多与孩子心平气和地商量,不妨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和建议。让孩子意识到他也是家庭中重要的一份子,他的一举一动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我想,孩子必定会从小养成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的意识,孩子的责任感自然就会养成。

3.教育孩子注重细节。

孩子的责任意识还要从小处抓起。所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小抓起”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要从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就注意责任心的培养,另一个是指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从生活中的小事抓起,从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哪怕是很小的事情,比如孩子做完作业后让他自己整理书桌,整理书包,削铅笔吸墨水;吃完饭后帮着收拾一下碗筷等,这就是所谓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孩子这些事情做得多了,做习惯了,他的责任心自然就培养起来了。

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应该做有心人,得从细节方面注重对孩子思想品行的教育。我曾记得我有一个学生,正是由于妈妈的良苦用心,教育孩子很成功。在孩子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因为喜欢,把白天在学校玩的一个小小的塑料片带回家。晚上,睡觉前,孩子把塑料片拿在手上玩的时候被妈妈发现了,追问塑料片的来历。妈妈得知孩子没有得到老师的允许,私自拿回家的,当即对孩子进行教育。第二天,要求孩子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这样的行为。从此,这件事深深地刻在了孩子的心里。孩子一直到南京大学毕业,都很优秀,去年与网易公司成功签约。

4.适当引领孩子承担后果。

孩子处于成长之中,他没有任何的社会经历,对一些事情没有预见性,表现出没有责任感也是正常的。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品尝一下办事情不负责任的苦果。孩子如果一而再地受到了这样的惩罚,他自然就会提高警惕,下次做事情的时候自然就不再会马马虎虎、草率了事。惩罚的措施不宜时常用,用一次就要让孩子深深地体会到自己不负责任的代价。亲戚家小孩因挑食,不喜欢吃妈妈做的菜,妈妈也不勉强,但是妈妈把家里所有零食全部收掉,孩子只有水喝,当孩子感觉肚子饿了想要吃饭时,得到的回答是:“明天早上才有早饭吃,今天的晚饭家里没有了。”孩子只好饿着肚子睡觉。第二天醒来,再也不提这个不吃,那个不吃。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踢足球损坏了邻居家的玻璃,他父亲为了使小里根明白对自己的过失要担当,便决定先借款给里根去给人家换玻璃,然后不惜让他打了半年的工才收回借款。在中国的家长看来,里根父亲的做法似乎对孩子太残酷了,然而后来里根回忆说,正是父亲的这种做法才使得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包办代替。

5.鼓励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良好的责任心是要靠坚强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来维持,而这恰恰是许多孩子所缺失的。孩子往往好奇心很强,兴趣爱好也很广泛,就是做起事情来却只有几分种的热度,不是虎头蛇尾就是半途而废,稍稍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打退堂鼓,不愿意再坚持下去,这也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因此,为了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家长平时就应当注意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负责到底的良好习惯。交给孩子去做的事情,不管是大是小,家长都要全程地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地纠正,决不允许孩子做到一半就随意放弃,要直到孩子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完做好才能罢休。另外,为了使孩子能够更好地坚持把一件事做完,家长可以从给孩子选择一些比较容易的任务开始有意识地抓,如果一下子就布置较难的事则会把孩子给吓倒了,他就不会再有信心去努力了。

6.家长要有宽容之心。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手或许很笨,他的动作或许很不麻利,他做事情时或许会经常出错,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要不然他就不是孩子了。家长让孩子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沉得住气,一定要学会等待,一定要能够容忍孩子的不完美。还记得我的孩子也是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学着做饭。起初,一回到家,会看到灶台上满是散落的米粒,煮出来的饭有时像厚粥,有时硬得很,但我们都是善意地对孩子进行指点,并且把饭菜吃得倍儿香。孩子刚学洗衣服时,其实我都是在孩子睡觉后把衣服再次从衣架上拿下来返工的。家长的这些所谓的“重复劳动”,其实是在陪着孩子一起慢慢长大,孩子的责任意识在劳动中不断地得到强化和提高。如果家长过于看重结果,势必就会在孩子做得不够快不够好的时候,对孩子进行埋怨和责备,或者忍不住地去取而代之,这一方面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给孩子留下逃避责任的可乘之机。因为有的孩子一旦发现自己事情做得不够快不够好的时候,家长会及时出手,他就会故意表现得能力不足,以此来逃避本来该承担的责任。

孩子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总之,家长的言传身教、严格要和坚持不懈是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的关键。我相信,孩子的责任感有多大,孩子未来撑起的天空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