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小学生不做书面作业又何妨?
姜堰区官庄中心小学 淡泊人生
期末临近,寒假将至,一年一度的寒假对小学生来说理应无忧无虑,是最快乐也是最期盼的,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围绕寒假生活笔者做过调查,近八成孩子觉得寒假没意思,放不放假没区别,其主要原因就是假期对孩子们来说形同虚设,学校层面设计的书面作业,家长层面报名的各种兴趣班、辅导班挤占了寒假大部分时间,本来就短暂的寒假被严重“缩水”,而所有这些都在扼杀孩子们“玩”的天性。寒假对孩子们来说不是喜而是忧!追根穷源原因很多,其根本是学校、家庭“剥夺”了本该属于孩子的权利。从学校层面,教师角度来看如何将假期真正还给孩子,让孩子的寒假过得既愉快又有意义,值得深思。
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据人民网12月18日报道,台北市教育局17日宣布,废除1975年制订的“台北市各小学寒暑假作业实施要点。”也就是说,这个寒假起,学校不再出寒暑假作业,全市10万多名小学生可以自己安排寒暑假生活,练跳绳、帮爸妈捶背、买菜,甚至发呆一个假期都可以。读罢新闻,心头为之一震,在为台北市教育局叫好的同时思索着我们的寒假能不能这样做?
应该说,台北市教育局的大胆举措我们可以借鉴。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布置书面的寒假作业已成定律,大多数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每到寒假学校除了上级教育部门统一发放的《寒假生活》外,一些老师还会加上其他作业,比如写作文、写日记、写读后感等。老师也好,家长也罢,寒假不布置书面作业心里似乎不踏实,要不孩子会“疯玩”掉一个假期,对孩子的学业成长不利,书面寒假作业孩子们究竟又是怎样对待呢?
笔者就小学生寒假书面作业也进行过调查,不难发现勤奋型的学生一般是作业布置下来,要不几天就完成了所有作业。懒惰型的学生,尽管老师有要求,家长也督促,但不拖到假期结束是不会做的,开学临近,为了交“差事”,这些孩子不得不搞突击,甚至熬夜赶作业,开学之日,不能完成者不是个案,书面寒假作业对他们来说纯粹是应付了事、被迫而已。那么教师又是怎样处理寒假作业的呢?开学后,大多数书面作业交上后,有责任心的老师翻看一下,了解大概情况,大都数是学科代表收好作业放置于老师办公桌,然后就不了了之。老师既不检查,也不评讲,其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寒假不布置书面作业我们又该如何引导孩子?寒假,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假期。民俗、亲情味甚浓。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要转变观念,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寒假这一有利时机,进行顶层设计,给寒假这道“大餐”添加“佐料”,让孩子感到“有滋有味”。学校不妨和家长沟通好,动脑筋布置一些不需要动笔的作业让孩子在闲暇里自由嬉戏、自由成长。
首先,添加劳技“佐料”,学会生活自理。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平日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是家长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孩子都被宠得不会劳动,也不爱劳动,生活自理无不令人担忧。放假了,我们可以让小学生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归类整理一年来的个人“成长档案”,把平时的作品进行剪贴抄录,开学后在班级里进行展览交流;寒假让学生了解春节礼仪,画一幅和“春节”有关的画;为爸爸妈妈制作一件新年礼物。与此同时,让孩子学会处理压岁钱,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其次,添加阅读“佐料”,补上精神食粮。众所周知,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她)的精神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经典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宝藏,是走向未来的基石。寒假中,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泰州市提出的“大阅读”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指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确保每位小学生在家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与此同时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指导学生参加一次小型文体活动,邀请家住附近的同学或其他小伙伴参加。活动可安排唱歌、舞蹈、讲故事或体育游戏、比赛;或开一次英文party,展示各自的英文才艺,如唱英文儿歌、讲英文故事、猜英语谜语、说英语谚语、演英语情境剧等。
再者,添加运动“佐料”,强身健体,长见识。现在的孩子平日上学大都是车来车接,加之营养丰富,孩子身体是胖了,但体质、体能还是不容乐观,我们可以利用寒假,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全家人开展体育活动。在运动中亲近自然,感受阳光,锻炼体魄,体验健康与快乐。鼓励孩子假期和父母一起近距离游玩,同时,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锻炼身体,如跑步、打篮球、打乒乓球或羽毛球、跳绳、踢毽子等;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如书法、绘画、弹琴、下棋等。
总之,面对老生常谈,换汤不换药的寒假书面作业是该要换一换“面孔”了,对小学生而言,寒假不布置书面作业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