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最佳途径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官庄中心小学

不久前,有幸参加区局组织的“管理示范校”督导,本人负责指标三验核,其中一项要求学生熟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应该说接受检查学校非常重视此项工作,贯彻文件、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大小会议、主题教育有痕可查,有据可依,况且,24字核心价值观宣传图在校园、班级随处可见。但随着调查深入,学生的回答不免让人大跌眼镜,随机调查学生对核心价值观24字大多数能脱口而出,闲聊之中询问学生,老师平时怎样进行这方面教育,回答几乎雷同,用学生话说:“读呗,背呗”。要熟知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无可非议,但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机械的读和背,其教育真实效果究竟如何可以想象,对这种重“形”不重“果”的教育形式笔者不敢苟同,结合实践,借鉴他人经验,笔者认为,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不断践行核心价值观,我们应该以小学生日常生活为依托,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融核心价值观于校园丰富多彩活动之中,生活化才是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最佳途径。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观。他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陶先生的生活教育观告诉我们,脱离了生活的教育只能是空洞的说教,即使学生滚瓜烂熟,也只是知其表而不解其意,解其意而不能践于行。习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 、领悟它。”总书记的话语为我们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将校园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舞台,精心设计,长久规划,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让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生活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说应该在“细”、“小”、“实”上下功夫。

生活化就是在“细”字上动脑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包含三个层面,12个范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24字其实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每个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本人认为,三个方面对小学生而言还嫌笼统、抽象,我们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一步将24字进行细化。一是内容细化,就拿“爱国”来说,爱国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对小学生来说教育他们如何爱国?怎样爱国?不能笼统更不能空洞,需要我们具体细化,我们可以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告知学生爱国落实在具体内容与行为上,热爱红领巾是爱国,尊敬国旗是爱国,升旗仪式会唱国歌同样是爱国;爱国就是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爱国就是知晓祖国的历史等等。二是要求细化,同样是爱国,低、中、高年级要求不能等同而语,对不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有不同的标准、要求,同样是爱国教育一年级孩子让他们认识国旗尊敬国旗就是要求,如果六年级仍然停留在这一层面要求就太低。当然这些细化的要求让每个学生努力一下都能做到,而不是“跳一跳”也够不到。三是考核、评价细化,那种只布置不检查,其教育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我们在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应该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案,评价手段要新,评价方式要活,近年来,我校实施“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为办学理念,采取“星”级评价和校园“小达人”评选,班班教室前开辟“每周一星”专栏,校园显目位置辟有“校园达人”专题墙,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潜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生活化就是在“小”字上做文章。对小学生来说,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入口要小,从细微之处入手,那种“一口吞个饼”急于求成的教育,到头来不是让学生“咽着”,就是造成学生“消化不良”。更何况,核心价值观教育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那种贪大求全,一味“灌输”,学生记住的往往只是“知识”层面的东西。要想激起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继而改变其原有的行为方式,需要我们从学生生活之中的点滴小事抓起,做到小题大做。一个细微的场景、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段动人的对话都可以引导学生去感知,启迪学生去领悟,让学生真正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让学生在点滴小事中明白做人道理,懂得为人真谛,知道做人之本,让核心价值观成为小学生行为的指南,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在日久之中养成好习惯,为学生日后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生活化就是在“实”字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小学生来说不能认为可有可无,学校也好,教师也罢,一定要切实履行好教书育人职责,不能好高骛远,不切边际;不能搞突击战,一阵风;更不能只是为了应付各项检查,流于形式。“实”就是做到“真实、扎实、实效”。首先要“真实”,核心价值观教育说小影响着孩子未来的成长,说大到关乎着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我们要真真实实抓好这方面教育,真实不仅体现在学校每学期的计划上进行顶层设计,更多体现在每月的教育重点,每周的活动安排,每日的具体内容上。其次要“扎实”,扎实就是要将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学科教学,融于各项活动,贯穿于学生在校每时每刻。我们要以少先队活动为依托,开展小型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爱国意识,提高小公民觉悟,帮助他们树立报国之志。就拿我校来说,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争当升旗手”活动,开展以“三爱”为主题的书签制作和演讲比赛;举办“祖国知多少”知识竞赛、“国庆歌咏”比赛;观看优秀的爱国主义题材电影;举办爱国故事会;自编爱国主义内容手抄报;每年一次的“慈善一日捐”活动已成为师生自觉行为;祭扫高凤英烈士墓让学生更多的懂得历史,珍爱当下……小学生参与这些活动,亲身感受的是活动的意义,从中更加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在的国情,从英雄人物和人民领袖身上汲取爱国主义力量,在活动中学到的是知识,锻炼的是能力,提高的是境界。最后关键是“实效”,教育不求立竿见影,但要坚持。新教育实验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就拿我校组织学生参加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开展的“我与美德有约”主题阅读、征文竞赛来说,活动前我们大力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活动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积极购书阅读兴趣,其实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校园文学社社团活动进行专题辅导与指导,开展我所知道的“美德少年”演讲,动笔撰写自己的随感,两次征文竞赛先后有四名学生荣获江苏省一等奖对于我们这样的村小来说是意外当也是水到渠成。活动的参与让我们真真实实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

核心价值观教育非一朝一夕,更不是一蹴而就,对小学生而言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我们用心、用情、用智,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是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