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数 读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摆小棒认识“1个一”到“10个一”,知道十根小棒就是“10个一”  捆成1捆是10根,即”1个十“。完整操作后,思考”10个一和1个十十数目关系“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即第一层次,认识计数单位”十“。

    第二层次:认识十几。例认识12,大部分学生想不到”1捆和2根“(试上时)。通过”你能请一捆小棒帮帮忙吗“暗示,一半学生能想到,另一半学生还是一根一根地摆。部分孩子知道”上面摆10根,下面摆2根“,”上面摆6根,下面摆6根“都予以鼓励。请摆1捆和2根的小朋友上台展示。接着,教师”抓着12根小棒“对比,哪一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来是12根?大家都选择小朋友的办法。不一样的小朋友再动手像这样摆一摆,努力做到帮助全班孩子动手完成。不仅动手还要会说,老师举着(1捆加2根)说”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十12“。摆12时,拿着2根小棒多强调,再问问这是几个一,部分孩子容易说出”1个2“,则可以追问2就是几个一?接着摆13,15,可继续追问:1捆十几个十,3根十几个一,再完整的说一说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十几。

    摆19,从而引出20,怎样摆更清楚呢?部分孩子知道摆2捆。动手之后,师举着2捆说一说:2个十十20,还可补充:也就是20里面有几个十?

    第三层次:知道数的顺序。在尺子上读一读,数一数,再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比10大1的数是几,比10小1的数是几,比20大1的数是几,比20小1的数是几。

    巩固练习环节,估一估,数一数。小朋友猜一猜这里大约有几颗草莓。教师指出:刚才小朋友猜的过程就是”估一估“(板书)。估一估后再数一数,不仅要有顺序地数,还要边数边做记号。”数到10怎么办?“怎样能一眼看出是十几颗。两个小朋友说,捆起来。教师指出,图片上不好捆,我们可以圈一圈。捆起来就是圈起来的意思。指出圈出来的10颗,这就是”1个十“再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第二幅雨伞图同样的方法圈一圈再说一说。

    本节课重点,帮助学生感悟”10个一是1个十“和“2个十十20”,以及边数边做记号,数到10就圈一圈的数数方法,能用小棒迅速摆出十几,并说一说“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十十几”的数学表达方法。复习课可以让学生用做手势的方法迅速摆出十几,再完整的表达数的的组成。孩子们兴趣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