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第三单元《比较大小》。

首先,我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入手,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教学例题时,我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要回答小松鼠和大白兔谁拾得多,就是要比较4636的大小。从而揭示课题。这是从十几问题中提炼出的数学问题,实在生活中用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至于比较4636大小的具体方法,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直观判断出46大于36,也可根据刚刚整理的数的顺序进行思考,从小到大数,先数36,再数46,所以46大。大部分学生喜欢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在此基础上,我引导:不管哪种说法,都先看哪一位?帮助他们适当提升思考水平。考虑到学生积累的比较两个数大小的经验还不足,我并未马上归纳出比较两个数的一般方法,而是举一反三的再练习了几道,再反复练习后,孩子们归纳总结出第一个结论:先比十位,十位大的数比较大。比较大小,分为十位不同,十位相同,位数不同三种情况。我组织学生一一探究。每个中情况都通过尝试,交流,小结,帮助孩子自己解决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在教学时,比十位时,我首先运用小棒图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比个位时,我抽象为自己拨一拨计数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直观感知。比位数时,直接呈现计数器,让孩子读数,再思考比较大小和怎么比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多样化,体现由扶到放,从直观到抽象的规律,也有利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其次,在师父指导下,我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将例题中“3846”改成“3646”为讲透例题“为什么先比十位”,“为什么43大”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比较两位数,应先看十位,铺好铺垫。接下来的“比赛一”,举一反三的3道题,从十位不同,个位相同,到十位不同时,个位也不同,层层递进,借助课件用红色突出十位,这样的教学效果更好。更容易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以及更好的表达出规律。在其他老教师的帮助下,习题再创造,并对习题的先后顺序也做了调整。想想做做第一题,插入到例题后的追问,如“三十几大于四十几,三十几比三十大,三十几比四十小”进一步挖掘出教材的深度。想想做做第4题插入到第2题后,从比较2个数的大小,到比较3个数的大小,提高了思维层次,使整节课更活跃了。然后引入儿歌,适当小结。

最后,本节课孩子最感兴趣的是最后的游戏环节,但由于前面时间控制的不够好,不紧凑,导致时间有限,孩子们只玩了一个回合,没有将游戏的精彩之处得到很好的发挥。最后的游戏时间应调整长一些,从而突出亮点。还有板书设计这一块,在老师们帮助指导下,修改后更加清晰明了了,板书设计以简洁为佳。

此外,课堂组织上,孩子们习惯的养成,方法归纳的整理,方法的回顾反思,语言的完整性,都是一年级师生应该共同关注的。考虑到一年级孩子注意力时间较短,平时可以多思考用不同方式来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教师评价可以再多元化一些,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儿童化,娱乐化。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