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与背后》读后感

        寒假期间,在“泰州教育大阅读”建议教师阅读书目中,有幸拜读了贲友林老师的《现场与背后》一书。详实的课堂实录,带你回到课堂现场;深度的教学手记,带你透视课堂背后; “关键词”,带你追寻课堂佳境。在坚持中思变,于执着中求新:每一节课都有故事;每一节课都是历史;每一节课都在成长。我还没有读完整本书,读了这本书中的一些片断,每个片断都让我眼前一亮,有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他对每一节课的深度思考,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打开每个教学案例,发现每一个教学案例都注明了时间、班级,写出了教学目标以及详实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不仅能让我们看到整节课的设计思路,更重要的是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片断都是精彩呈现的,具体到每一个提问、回答由哪一位学生说的都如实展现,还包括了课堂中的气氛。更令我吃惊的是每一个环节中,学生的思考过程在学习研究材料中的展示都是原始的、真实的。

贲老师数学功底深厚让我十分敬佩,翻看目录,看到他其中一标题是《迷茫》,是什么让这种大师级的人物都觉得迷茫呢,带着好奇我首先阅读了这一章。他写得是24时教学法。他先呈现了一段教学的过程,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好像总是不配合着老师走,教学时时受挫,他说这节课到最后是没有完成的一课,也是在他的教学中不多的,在他的准备工作中可以看出是做足了功夫的,他请教了省教研室的王林,课前做了思考的准备,预案的准备也做的十分充分,但是教学就是不顺利。我感觉对于像他这样调班上课,这一点真的是很难把握的,首先是不了解学生,不知道学生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水平,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反馈到底是怎样的,不容易把握,而且贲老师的设计从头到尾都是让学生来活动,学生自己在探索,老师就更难把握方向了,看了他以生为本“导学案”的教学探索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要觉得迷茫了。我想这可能也是在所难免的,老师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预想学生发生的可能,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就要看老师的应变能力了,其实经历的越多,处理的时候的经验也就越丰富。正如他总结是说的:成功是长叶的时候,而失败是长根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老师要不怕走弯路,就怕不走路,每一次弯路其实就是一次成长。

书里每一个教学案例近乎原生态的叙述,犹如目睹了一个个真实的课堂场景,我被贲老师演绎的“静悄悄的课堂革命”深深折服和感动着。贲老师的坚持来源于对“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认同,他的尝试来源于对自己的不断挑战。但归根结底,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在数学的学习中享受到快乐,为了学生们在课堂的学与教的过程中,不仅于知识与技能上得到提高,还能收获自信、体验成长、获得更为丰富的发展。这也是我作为数学老师应该努力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