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日,我和陈琳、张月荣两位老师去城西去参加校际教研活动。这次活动由城西夏引、于海燕和我校两个老师执教。

四位老师都是毕业五到十年时间,都形成自己个人的教学风格。四人的出色的口语,让我这个转岗培训的老师感到莫大的压力。

第一节课由陈琳老师执教,为五上U7 At weekends,陈老师上课节奏习惯不紧不慢,循循善诱。在读前阶段,用了游戏Magic eyes复习之前学过的表示活动的词组,接着操练句型,做到词不离句。并且有针对性地铺垫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几个重点词组,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读中阶段,整体理解文本,理清课文脉络;分步阅读,精读细化,深入理解。拓展阶段是这节课的亮点,由问题How to spend a meaningful weekend?引导学生讨论,实现德育渗透。本节课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明显,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之间多合作多探究,多加强小组合作,会使少数游离课堂之外的学生加入到学习中来。

第二节城西夏引老师的同课异构。这节课在小组合作方面表现得最好,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由学生向老师提问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在问题的设计方面,也由单一的回答问题,减轻难度变成连线、填空,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让学生易于接受,并且能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节和第四节是六年级的同课异构,内容为U7 Protect the earth.于海燕老师第三节课拓展部分,将学生身边的环境拍成一张张的照片,让学生参与讨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我们能做到什么,从而有效地实现语言输出,从生活中挖掘文本内涵,学生既巩固运用了语言,又得到了德育提升。第四节张月荣老师的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单,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从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段save water,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合作学习save energy...,学生学习效果好。

    一节课是否有效,不一定是看教师能教到什么程度,更要看学生得到了什么,发展了什么。我们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学习的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取长补短,学会合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