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对历史并不感兴趣,只因一本小说《哑舍》而萌发了对历史的兴趣,小说中每一件宝物,都承载了一段历史。因为小说,我把《上下五千年》关于秦王朝的历史翻看了一遍,在脑海中初略地留下了些印象。

出发前的一天,我上网浏览关于别人关于西安旅行的见闻和心得。西安,十三朝古都,地处关中平原。出发前不做功课的话那就是白玩了。西安,历史悠久,论景,地处黄土高坡,实在没有看头,用导游的话讲,到西安来玩,三分看七分听,不听历史,你看的就是一个个坟头、土包包。

第一天,晚七点半的飞机,误点,直到十点半才上了飞机。经过两小时的飞行终于在零晨到达咸阳机场,当地的导游说在八点多的时候就到了机场,等了四个多小时,导游辛苦啦!

第二天,经过三个小时的睡眠,早上去参观轩辕庙和黄帝陵。在古代,帝王的坟头叫陵,王公大臣的坟头叫墓,普通百姓的坟头叫坟。话说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就是指炎帝,黄就是指黄帝。下午,去了趟壶口瀑布,壶口瀑布并没有想象中的壮观,一处十几米的落差,浑浊的黄河水倾泄而下,空中的水雾缭绕,许多游人在此拍照留影。夜宿延安。本以为到了延安要住窑洞的,但导游介绍说,窑洞都被有钱人订了,体验生活呢。住的宾馆条件很好,只是延安的夜更加冷清一些,没有拥堵的交通,没有嘈杂的汽鸣声。

第三天,红色之旅。杨家坪和枣园,都是毛主席当年旧居。主席当年住过的窑洞比起现在的条件真是差很多,在山坡上挖一个弧形的洞,开一门一窗,虽说冬暖夏凉,但不透风,应该湿气比较大吧。到现在,在半山坡上,还能看到很多的类似的窑洞。到了延安,不去看歌舞剧“延安印象”不免会觉得遗憾。首先会有欢迎仪式,游客到来,立在两边的红军小兵会敬礼,并且有陕北的秧歌表演。只是,路边的小士兵,实在抵不住太阳的晒,把帽子拉得低低的,只看到个嘴巴,面无表情,哈哈。表演从轩辕黄帝开始一直到抗战胜利,一段历史的变迁,演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

第四日,兵马俑和华清池。大秦王朝秦始皇为自己修建的陵寑,耗时三十几年,所用人工不计其数。当年仿照整个长安城按照一比一的比例修建,所有的兵马俑都非常逼真,头发丝、指甲盖都清晣可见,均按照布战图严格排列。但是由于文物出土后几个小时兵马俑的颜色会褪色,当今的科技还不能够保持兵俑的着色。有的坑并没有挖掘,等到科技进步了,再进行挖掘。秦始皇陵墓就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土包包,没有开挖,据史书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足见皇陵的宏伟。唐代华清池是帝王妃嫔游宴的行宫。唐朝第七个皇帝唐玄宗每年携带杨贵妃到此过冬沐浴,在此赏景。而当年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

第五日,华山。西岳华山,五岳之一。古时候“华”与“花”通用,正如《水经注》所说: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华山。华山以险闻名,爬华山也费尽了力气,都感觉缺氧了。小孩子比大人爬得快,大人们都边走边歇,小孩子却爬得很欢,也不喊累。

第六日,西安市区。先上了城墙,据说,保留下来的城墙都是明城墙,之前的基本上都毁掉了。中午十二点,大雁塔那边的音乐广场喷泉表演开始了。喷泉随着音乐忽高忽低,或是旋转或是摇动。下午,参观西安历史博物馆。如果光看这些藏品,不去了解历史,这些只是藏品。请了讲解100块,花了一个小时为我们讲解,走马观花的把这些国宝看了一遍,匆忙之中拍了一些照片,人太多了,用了无声耳机也还是觉得吵。又去了回民一条街,这里就是吃货的天堂。地道的陕西小吃,羊肉泡馍、肉夹馍,多数说不出名字。还有有名的石榴汁,现榨的,就是又酸又涩,不好喝。遗憾的是没有逛西安的唐文化街区,下次来一定要把西安市区好好地逛一逛。

第七日,坐火车十八个小时,返回温馨的家!

我喜欢旅游,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总会见到不一样的人文和不一样的风情,从自己的小世界中走出来,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体验更加丰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