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
周一,照例在校门口值班。七点多一点,校门口围着几个人,门卫见此也在无奈的笑,似乎对这一幕也见怪不怪。 走近一看,这不是我们班的于嘛,妈妈已是气急败坏,正拿着一根电线抽他,小家伙坐在地上,旁边还围着几个送孩子的家长正在七嘴八舌,一边哄一边劝,可是小家伙赖在地上这是不起来不上学。从别人的三言两语中得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二年级时就经常这样,赖学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走到于跟前,我对着坐在地上的小家伙说:“于,怎么坐在地上呢?快起来,地上凉呢!”
“我肚子疼!”
“先起来再说。”
小家伙不情愿地从地上爬起来,站着不动。我把围观的人劝离,只剩下我和于两个人。没有了周围看热闹的人,于也耗不住劲儿。
“我肚子疼!” 小家伙一再强调。
“来,我们先到门卫室,我给你看看。”
几乎是半推着来到门卫室,我一边跟他聊一边给他揉肚子。他说,他的妈妈老是不信他肚子疼,以为是说谎,就打他。
我问他:“你是男子汉,能坚持吗?”
“我妈妈呢?你打电话让我妈妈来接我。”可是小家伙说不出妈妈的号码,于是跟他商量,咱先上班上早读课,我去跟班主任要号码,你要是觉得肚子还疼受不了了,咱就打电话让妈妈来接。
几乎是一步三回,小家伙边走边回头看,从校门到班级,本来是一段短短的距离,却用了将近十几分钟的时间,边走边聊,终于了解,原来是周末作业没做完。
上课时,我表扬了今天另一个带病坚持上课的同学,其他学生齐声说,还有于!好吧,就当是带病上课吧!接受表扬的于有点不好意思,但是他已经跟大家说他病了,趴在桌上,表情到底有点不自然。
分析:
于的事情只是个例,周一就意味着怕上学日,因为周末的作业没有完成,宁可选择性撒谎,周一用肚子疼这样的借口一而再,再而三,以达到不上学的目的。
对于于的家长,也是被这样的借口磨得烦了,便用打骂的方法强行把他送到学校,便会出现了校门口的这一幕,搞到最后,谁也不知道孩子是真的肚子疼还是选择性的肚子疼或是心理上的肚子疼。
归根到底,问题不是出在肚子上面,而是出在周末作业上面。于对于平时布置的作业基本能完成,但是到了周末就不行了,许是因为玩得疯了,没有时间去完成,缺少自觉性。可能妈妈忙或是因为其他的原因顾不上孩子的学习。
尽管我觉得三年级的学生应该有能力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不需要家长一再提示监督,但对于于这样的特殊情况,家长是有必要介入督促检查的,如果家长只是以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措施:
和家长深入交流一下,进一步了解于在家里的情况,再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让家长在周末时抽空了解一下孩子周末作业是什么,检查一下有没有都完成。作业完成了,周一自然就不怕上学了。
和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了解他的想法,从他的角度看问题,告诉他,在老师的眼里,他是一个聪明又有责任心的孩子,告诉他老师对他的期望。孩子得到老师的肯定,在不断的鼓励下会改掉一些坏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