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诗人鲁米说:“在对与错的区分之外,有一片田野,我将在那里遇到你。”

跟海天的妈妈QQ聊天,她说每天出门前都和孩子说两点要求,玩得好,学得好!家长的话,似乎说到了教育的根源上。这让我想起金庸笔下憨厚呆傻的郭靖,他的成才之路,一样有教育元素。郭靖最初的老师是江南七怪,怪脾气的师傅们卯足劲儿教他各种武功,填鸭式灌输教育,郭靖挫败感越来越严重;第二任师傅是马钰,他把全真教的内功心法,化解到如何呼吸、睡觉、走路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是启发式教育的典范;再后来跟着洪七公,在老顽童吃吃喝喝中只学降龙十八掌,“人家练一朝,我就练十天”,在民主教育氛围下进行探究式的自主学习;到了后来郭靖自己杂学旁搜学了周伯通的九阴真经、一灯大师的一阳指等等,傻小子郭靖成为江湖一代宗师。他的成才之道,似乎不仅仅“傻人有傻福”这么解释,也不仅仅是各路名师大家对待这位愚笨的学生尽了一番苦心,更是幸运的遇到了马钰和洪七公这两位特级教师,带着傻小子边玩边吃边跟黄蓉两小无猜再边学功夫。

城南的办学理念“享受自由生长的童年”, 玩得好,学得好,我想也可以阐释这句话。朋友总说我是进了哪个学校就拼命说哪个学校有多好,这是自然,进一门,爱一生。城南的孩子很幸福,我来城南半年,参加了各种高大上的活动,新生入学仪式、太极比赛、手指上的阅读、农妇山泉有点田的快乐农场、新学期抽红包,近期针对《经典诵读》中背诵“大礼包”活动……在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下,我带领我们班孩子尝试了小古文的学习,这学期成功申请了《我的母语课》实验班,接到通知时我在微信圈晒了个幸福:搞实验,弄着玩,想得美,期待也能——学得好!

蒙台梭利说:“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激发,一种协助,一种赞助,一种融入精神生命的支撑,这是两个生命和谐的共振与成长。海天妈妈的QQ继续说:寒假放假时我问他一学期有什么收获时,他和我说过一句话,我感觉特别欣慰,他说“语文课最有趣,数学老师相信他,英语老师喜欢他。”圣诞节时他只要送你礼物,说你最喜欢本子,前一天让我带他去买了本子,是他自己挑的,好像是挑的封面是竹子,他说那本看上去不花。我都没收到过他特意挑的礼物。这点我就觉得他肯定是喜欢上你的课了,之前的担心可真没有了,我这心里也乐呀!

教育又何尝只是师与生两种角色?很多时候,我是生,他们是师。同样,他们对我也有一种激发、一种协助、一种赞助,一种融入我精神生命的支撑,师即是生,生即是师,这两个生命和谐共振与成长。

而,玩得好并非傻玩疯玩,玩得鼻尖冒烟发如鸟窝;学得好并非短期效应,题海战术死学狠学。就如开学初跟学生说“学习是件辛苦的事,全世界都一样!但这种辛苦无需满脸愁容悬梁刺股,且学且快乐!玩得好与学得好,并不矛盾,并列前进螺旋上升。还记得爱因斯坦对教育的定义吗?当把学校教给你的所有的一切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教育。

那么,哪些东西会忘记?那些通过机械训练强化巩固,反复抓反复练的知识点,海量的试题,解题方法和秘诀宝典,这些东西学生一出校门就会忘到九霄云外,不会遗忘的是善良,是好奇心,是健康的心态,是宽容,不偏激的心理,是悲悯的情怀,是远大的志向,是胜不骄败不馁的风度,是眼光,是气度,是同情心,是一种道德人格……只有有了这些,才是一个有灵魂的学生。

小海天由当初的不爱语文课到现在对语文课的热衷,由当初的害羞到现在课堂上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再到用心给我挑选礼物,这个孩子,在城南,玩得好,学得好,他是一个有灵魂的孩子。

家长尚且叮嘱儿子“玩得好,学得好”,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