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节奏教学中附点的作用与教法
姜堰市南苑学校 吕琳
在音乐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演唱歌曲中的附点时往往忽视了这个小圆点,把它的时值省略不唱,一首歌也由此变了味道。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有附点音符的歌曲中,尝试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收到许多意想不到效果。
一、用数学的计算方式教附点
音乐教材上带有附点音符的歌曲占有极大部分。附点就是记在音符右边的小圆点,凡有一个附点的音符都增长原有时值的二分之一。但是,学生在演唱时,却往往忽略了这个小圆点,歌曲也就失去了表现力,显得平淡无味。问其原因,学生们回答:“不好唱”。针对这种情况,我想:拍子就是数量单位,而数量是可以计算的,附点音符就是将法定时值的二分之一加上原时值的拍子得出的和,用加法的计算方式,结合数学。果然,学生们一下子就掌握并唱准了各种附点音符节奏。方法如下:教导附点四分音符的运算方法时,先将一个四分音符唱一拍,当做数字1,附点是一拍的一半,也就是0.5拍,用1加0.5等于1.5,再告知学生划分拍有下上之分,每个下上都是0.5拍,然后让学生划出三个0.5的长度,并按划拍视唱,就唱的非常准确。
教导附点八分、二分音符时,学生们很快就能算出得数,附点八分音符用0.5加0.25等于0.75拍,划拍时画一个0.5,再划一个0.25的长度。附点二分音符用2加1等于3拍,划拍时画6个0.5的长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确定了这种教授附点音符的教学模式,即计算时值一一体验效果——表现音乐。学生在掌握了附点的时值后,在歌唱时,对于歌曲的内涵、意境的理解与表达有了较好的表现力和满意的效果。
二、用比较的方式教附点
在教《义勇军进行曲》时,我让学生听其中有附点与没有附点两种唱法,此时要求他们边听边认真思考,有附点与没有附点哪一种好,为什么。这种对比的听辨,抓住了学生们好奇的心里,很快就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了。听完歌曲,他们就纷纷举手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了补充和总结:没有附点的唱法,节奏显得平稳无力,大大减弱了歌曲中紧张的效果,感情也因此变得平淡苍白。有附点的唱法,节奏激昂顿挫,歌词的内容也作了相应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了歌曲的内涵,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昂扬斗志和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最后引导学生概括附点音符的作用:附点音符能增强乐曲力度,丰富曲调气势。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加深了学生对附点音符作用的感性认识,准确地理解了附点音符的概念。
三、用律动的方式教附点
在我们学习歌曲时,如果碰到难解决的附点节奏型,光靠言语传授是行不通的,这时我会利用歌谣的形式或利用诗的形式把节奏加进去。用这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新奇的感觉,而且还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借助了动作造型中的声势活动。声势活动是用最简单最原始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的活动。其中最基本的四种动作是拍手、拍腿、踏脚和捻指,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去感受音乐。例如:在教唱歌曲《田野在召唤》中加入声势活动,即左手打节拍,右手打节奏,或强拍拍手,弱拍击腿,这样更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还有助于对学生灵活性、创造性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还可以让学生随着音乐。以自身身体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态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或采用小组形式让学生即兴创作。在音乐创作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学会用音乐方式进行自我表现,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自由地参与,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样整个课程内容融歌、舞、乐三位为一体,符合学生的自然天性,学生在其中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了,而是音乐创造的积极参与者。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附点音符的效果,可以通过对比有附点音符与没有附点音符的不同,感受一连串的附点音符所产生的那种推动感。
四、用生动的语言说附点
当夏天带着最后一缕阳光向我们挥手离去的时候,美丽的秋天悄然而至。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多彩的季节。在这神奇的季节里,孩子们睁着好奇的大眼睛探索着周围神奇的变化,一片片的小树叶纷纷地离开了大树妈妈,在空中忘情地追逐着、打闹着。是的,秋天是美丽的,美在景色里。美在果实里,美在孩子们清澈的眼睛里。歌曲《小树叶》就是在这样一个 季节里悄悄来到了孩子们中间,她以舒展的旋律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秋天的世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音准方面进步很大。这首歌曲的难点是附点节奏,前一环节已经用语言练习了。音准的难点是第十一小节6到1的演唱。因为6——1时小三度。学生往往掌握不好。我单独把这一小节摘出来和后面的十二小节连起来,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动作:唱6音的时候,学生全蹲,唱1的时候半蹲,唱到2 的时候,站直。就向小朋友长个,一点点高起来。这个方法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难点。从而保障了每句歌词都能唱准、唱好。节奏时音乐中骨骼,节奏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乐感的重要环节,怎样让学生在教学节奏的过程中去体现节奏?把附点“X.X”音符比作婴儿叫“爸 . 爸”、“妈 . 妈”的叫声,然后运用这些乐器进行各种类型的练习,先分奏,后合奏进行训练,这样既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寻找到声音,使学生在头脑形成节奏的概念,而且使学生能亲手自己制作乐器亲自参与演奏,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都能很快正确和谐地把握好附点音符的唱法。
通过循序渐进的反复练习,学生对附点音符的时值的认识逐渐加深。学生掌握了附点的时值后,在唱歌时,对于歌曲内涵,意境的理解与表达,也得到了较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