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李希贵《学校如何运转》这本书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撬动油门而不是推轮子!”。在学校管理中,以往我们做了许多“推轮子”的工作,往往是事倍功半,效果不佳。没有真正撬动油门。

通读这本书,进一步加深了对管理学的认知。知道了结构组织制度团队等专有名词。能用结构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解决的问题,就不靠开会。这句话的理解。很显然,这句话是对撬动油门而不是推轮子的阐释,一所学校中,组织结构就是撬动学校管理的油门。

对于如何运转一所学校,书中告诉我们要有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调整好学校结构,理清各个部门的工作和职责,明确责任、权利、利益为每个岗位赋能,让听到炮声的人指挥打仗。

李希贵校长把学校组织结构分为五个组成部分,即战略高层、中层管理者、教育教学一线、支持人员和研发平台,并进行了职责划分。对于战略高层来说,就是管好人财物,理清人员的权利和职责,为学校的发展掌舵导航;中层管理人员应该为教育教学支持服务,为师生搭建平台,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一线教师通过教育教学促进自身的发展,带来学生的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续航。然后一章一章地用生动的案例进行解读,只有多读几遍,才能领悟学校管理的艺术。

书中有几个关键词:结构调整、第三空间、利益、变革、客户、风险评估等,李校长将市场经营理念运用与学校的运转与管理,他的十一学校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认为,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教育工作的最大的特征是人对人的影响,因而一所学校产生效益的环节,肯定是师生相处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最有可能产生效益,带来学生的成长。在所有影响教育效果的变量中,师生关系是最关键的要素。换句话说,只要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他认为,包容共生。学校是学生可以犯错误的地方。现在的校园里,学生在老师人前身后常常表现不一,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校园里的过度管理,不允许学生出现问题、犯错误。当学校的运行机制允许学生犯错,并给教师留足陪伴、引导、教育的时间与空间时,容错机制才能形成。

他认为说,评价团队才能形成团队,团队力量远远大于个人。在一个组织内部,应该追求的是合作,通过合作形成组织能力,所谓攥起的拳头有力量。

这些理论与实践,让人看到了一个拥有教育情怀的教育家形象,为了让学校能良好运转,尽量减少人为因素,他组建了一套多么严密的组织结构图。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真正含义应该是校长对学校组织结构的建立,这样以来,即使校长离开学校,因为组织结构的建全,学校仍然照常运转,并且保持良性发展态势。因为撬动了学校组织结构这个油门,所以让让学校中的战略高层、中层管理者、教育教学一线、支持人员和研发平台相互配合,更好地发挥各自功能,减少了个人因素的影响,延长了学校的生命周期,让学校更好地发展,这才是校长最大的成功。

然而,这是对一个初具规模的学校的运转方式,并不完全适用于我们农村规模较小的学校,我们应该吸取其中的精华,从学校实际出发,让学校正常运转,让教师不断成长,让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