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目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观察记录:
现在的王宇辰入园已经不哭了,观察下来他平时喜欢一个人独自、安静地活动。极少和周围的小伙伴合作游戏,不太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经常是一个人安静地玩或蹲在那里看着别人玩,对同伴的接触很少,不能完全融入到集体之中。
1.早上晨间活动时间,他拿着自己的玩具坐在椅子上一个人玩,别的小朋友来交换玩具的时候他就看了两眼,但是不搭理,还是玩自己的玩具。
2.散步的时候,小朋友都一个拉一个的开火车,可是他总是不愿和旁边的同伴拉手,同伴主动地去拉他的手,他就使劲地甩开。
3.集体教育活动的时候,他喜欢坐在后面,一个人安静地坐着,要么玩着身上的衣物,要么眼睛看着其他地方发呆。
4.户外活动的时候,是两个人合作骑小车,但是王宇辰就是一个人站在旁边,给了他找个同伴和他一起玩,可他怎么也不愿意,还是站在一边,老师跟他玩,他也不愿意。
5.玩角色游戏时,小朋友有的玩娃娃家,有的玩积木,还有的看书,都玩得不亦乐乎,唯独王宇辰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椅子上不加入同伴们的游戏。收玩具时,他也不主动,就坐在凳子上,看着小朋友收玩具。
分析:
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王宇辰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袖手旁观;不喜欢表达和争论、沉默寡言;对周围的同伴漠不关心,不主动去帮助别人。从了解到的家庭情况来看,他的不合群现象与其家庭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
1.“过于保护”的家庭教育模式,造成孩子胆小怕事,缺乏自信
2.与外界环境的相对隔绝。
措施:
1.进入引出法。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样的话,更容易让孩子配合自己。
2.表扬鼓励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仔细耐心的帮助他,多鼓励他。尽量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并对他微小的进步及时加以肯定、表扬和鼓励。
3.游戏训练法。游戏是孩子的好伙伴,对不合群的幼儿也不利外。如先让王宇辰与一个他比较喜欢的同伴一起游戏,然后再逐步拓展到与其他伙伴游戏、交往。
4.家园联系法,以形成教育的合力。经常和家长联系,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树立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并且努力做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方式和幼儿园的大教育环境一致,统一起来,从而使教育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家园的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王宇辰有了明显的转变:现在他能开心入园,而且也开始愿意脱去衣服睡觉,游戏时间,他有时和小朋友玩玩具,有时和大家一起做律动,有时和小朋友一起看书;在散步时,他也能主动牵着小伙伴的衣服,并且和老师交流散步时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