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小学语文乡村教育带头人培育站第二次研修活动心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诗仙太白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平添了扬州这座古城名邑的无限风韵。我想,春天应该是属于扬州的。那里的天气,那里的烟柳,那里的琼花,都带着浓浓的春的气息。而今天,虽已入冬,我们却与扬州有了一次美丽的遇见。
驱车百公里,到了扬州境内,天公却不作美,飘起了雨点,因为没有携带雨具,大家不免忧虑起来。也许是老天爷感应到了,浓云又逐渐散尽。烟雨朦胧中的扬州更多了一丝江南的韵味。
终于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展开的书画长卷,巍峨的教学楼、参天的大树、精致的盆景、宽阔的运动场……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美琪学校刘会明校长早已在会议室等候。一句充满诗情画意又极富浪漫情怀的开场白,让旅途的劳累瞬间烟消云散。
刘校长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地畅谈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建设等情况。美琪学校经历了三个十年的发展,第一个十年的定位是“服务大众,创造卓越”,第二个十年的定位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第三个十年的定位是“琢玉成器,美益求美”。学校发展定位的变迁体现的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与时俱进,体现的学校领导班子的远见卓识,体现的是全体美琪人不懈的价值追求。
文化聚合人心,文化聚力创新,文化标识特质,文化变化气质。在美琪学校两天的参观、学习中,我被鲜明的文化特色、浓郁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折服。
下午,聆听了美琪学校书记、特级教师韦健的讲座《走向学习真正发生的教学》。为了学生的学习而组织的教学活动何以阻碍了学习?开场这灵魂烤问,让全体老师陷入了沉思。韦健老师从学习者的角度,讲述了学习的本质、学习者的体验,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深入剖析了问题的根源,令我受益匪浅。
结束一天的学习,晚上我们畅游了东关街,品尝了扬州地道的美食,领略了漆器等传统文化的魅力,意犹未尽,还购买了地方特产,带回去与家人、同事、学生分享。
第二天上午观摩了陈雪老师执教的《西门豹治邺》和季祥珍老师执教的《父爱之舟》,又是一场美的历程。陈雪老师由复习旧知导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内容、理清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特点;设计导学单,开展比较阅读、朗读、练说等,培养了学生的语用能力。季老师同样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理清脉络,提炼场景,捕捉细节,品读感悟父爱。独特的教学设计、诗意的表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午,季老师首先作了题为《探究成长密码,多元互动进阶》的教学反思,分享了课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课前我们要三读:读文本、读作者、读学生。课堂学习要找准五个切入口:抓住陌生词语,触摸年代;扣住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关注体式,场景加细节;对文本文学范的解读。然后,作了《捕捉共感的雕刻,探寻诗性的表达》专题讲座。其中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令我大开眼界。我深感,要想上好一节课,老师真的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备课。
培育站领衔人乔新校长勉励我们向阳而生:人要有向上之志、要有向学之心、要有向苦之意。坐得住冷板凳,功到自然成。
两天的学习,行程满满,收获满满。返程途中,没有旅途的劳累,唯有踌躇满志。感谢扬州之行,遇见了美丽的城、美丽的校、美丽的人、美丽的课,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