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总是以没完没了的雨季开始。早上醒来,经常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就是雨声,很响地打在窗玻璃上。拉开窗帘,能看到绿化丛中长长的草吸饱了水,水泥地上一个又一个深深浅浅的小水塘,浇灌而下的雨哗啦啦被裹挟着向低洼的地方冲去。雨总是这样,想来就来。有时候,即使此时天上并没有真的在下雨,阴云也仿佛正在飘散,但它似乎也只是暂时歇住了。通常是在下午的片刻,云变得白了一些,薄了一些,透过来一些散漫的亮光,这景象刚能勾起人们盼望晴天的希望,你以为它们会凝聚成真正的阳光,可一般在晚饭前后阳光又收敛了……虽然在我的记忆中,暑假总是这样开场,但我依然十分喜欢它的到来。
阅读
暑假前几天,我读完了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这本书是真厚啊,用钱老师的话来说,拿在手上都嫌沉。大概是在复习最紧张的时候我每天吃过晚饭后就靠莫言幽默的文字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这本书真的很有意思:他用动物的视角,俏皮的语言和鬼才的叙事手法,让沉重的故事处处充满惊喜;用戏谑的方式化解现实的痛苦,让人笑出来,给人力量。更让我觉得有趣的是,在故事中,莫言虚构了一个名叫“莫言”的作家,还提到了许多“他”写的作品。一度我深信不疑这就是莫言本人的其他书籍,只不过我没有读过。只是后来觉得太神奇了,不禁好奇去搜索了一下。这才知道,莫言只是和我开了个长长的玩笑。
读完莫言读李娟。如果不了解她的《九篇雪》和《遥远的向日葵地》,只读《我的阿勒泰》的话,真的会有“不过尔尔”之感,尤其是在我读完莫言之后。因为一学期的辛苦,我总是在7月初的时候“摆烂”几天,整天整天用来睡觉,睡觉,睡到一天到晚浑身发软。偶尔清醒时就会捧起《我的阿勒泰》这本书,身处阿尔泰深山,与游牧的哈萨克人为邻的李娟用她那看似散漫冗长的文字絮絮叨叨,我在昏昏沉沉之中读到她写《坐班车到桥头去》,一路上的晕车让我总是有置身其中之感。这些零碎记录的生活片段是作者深刻与她的生活纠缠的痕迹,意犹未尽又欲罢不能,也终于能理解“生活是最好的写作源泉”。
书籍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在自己读点儿闲书的同时,我也陪孩子们读书。按照学校建议的推荐阅读书目,我又重新购买了一本《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之前家里是有的,也看过班上小朋友带来的其他封面的,但对比之后发现翻译家石琴娥的版本更有助于孩子积累语言)。每天上午我自己读一个章节,然后思考要提出什么的问题,再用铅笔写在本章节开头的地方,指导孩子们泛读+精读。那天和一位家长闲聊,她说还好老师每天都有问题提问,不然孩子真不可能好好读。其实我能理解孩子,他们不是不自觉,只是不知道该怎样有效阅读而已。
瞎溜达
傍晚时分,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骑自行车出门去。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溜达一圈:去面包店买个明天的早饭、和女儿去看电影、给别人送个东西……甚至有一天,我带着自己网购的一条裤子到处找剪裤脚的地方!我骑了好久好久的车,这座小小的城中叫得出名字的巷子我都转悠了一遍,在回去的路上依然不死心拐进了夜市一条街——正大路,终于在一家小小的杂货店招牌上惊喜地看见六个字:烟酒 百货 缝补。我刹车停下,拿着裤子立即进去了。走出来时,我心里真的很高兴。来姜堰五年了,和这座城市一点点靠近的机会几乎完全源自暑假!
妈妈的味道
平时工作时我是从不下厨的,只有在暑假里我需要做饭。也不知道是我真的有点儿当家庭主妇的天分呢,还是我的女儿太给面子,每天中午我们仨的午饭基本都是光盘的。其实我也没啥拿手菜,可是她们总说:“我觉得还是你做的好吃。”再问到,哪个菜好吃?她会说你做的炒青菜、炒生菜啊都很脆。我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这算啥呢!可是,女儿还是会强调,我喜欢你做的饭,是妈妈的味道。
我又感动又失落。我从来不知道妈妈的味道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可是幸好我的女儿知道,并且喜欢。
写下这些文字时,外面的天空亮起来了。待会儿我又要去接孩子下课了,暑假还在继续,我热爱的生活也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