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齐 —— 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工作,一年回来一次,平时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学习成绩不是特别理想。

开学的第一天,便注意到了坐在班上最后一排的角落里的一个小男生。这个小男生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样,当其他孩子正为新环境而充满好奇与兴奋的时候,他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位置上,眼神始终盯着教室门口,像是在期待着什么。当我出现在教室前门时,他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中似乎又夹杂了些许的胆怯……

在接下来的自我介绍过程中,我发现他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能言善辩,也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放得开,他的自我介绍总显得那么词穷语尽,没话找话,甚至连声音也几乎听不太清楚。但我依然从他那微弱的语气中知道了他的名字——周天齐。

后来,没过多久,正好学校组织“教师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我义不容辞地选择了这个小男生。这样,我不但可以更好地了解他,还可以更多地帮助到他:每节课,都会请他发言,哪怕说错也不要紧;作业不认真了,把他找到办公室谈心,让他自己看,哪里做得不好,再做一次;被其他学生欺负了,及时地帮他解决……就这样,一次次的接触中,孩子与我的关系越来越亲近了。后来在一次单独为他批改作业的时候,孩子告诉我:他的父母平时都在外地,很少回来,最多一年只回来一次。即便,也从不跟他交流,只是在忙自己的事情。孩子平时交给爷爷奶奶管,但是两位老人总是忙活地里的活儿,对孩子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沟通,特别是爷爷,平时说话嗓门儿大,遇到问题也只会打骂。孩子平时特别想父母,可是难以见到,生活中遇到问题,也没人诉说……说着说着,孩子的眼泪从稚嫩的脸庞滑落下来,看得我一阵心痛。待他平复了一下情绪,帮他擦掉眼泪,我轻轻地对他说 “以后你可以把我当作你的妈妈,遇到问题就来找我,可好?”孩子的眼神里满是惊讶,随后羞涩地点了点头。

之后,我主动联系了孩子的母亲,希望她能经常抽空回来看望孩子,平时多打电话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我也与孩子的爷爷见了多次,每次都告诉孩子的爷爷,教育孩子要多些耐心,少些批评与责骂。平日里,我主动找孩子聊天,看看他在学习中有没有什么困难,生活中有没有什么烦心事。看到孩子的作业本没了,主动拿新的给他;鞋带松了,主动为他系……印象最深的是孩子参加足球社团的那次,由于孩子的爷爷担心影响学习,怎么都不同意孩子参加足球社团,并且武断制止。足球是孩子的最爱。那几天,孩子一直闷闷不乐。后来了解到这个情况,我主动与他的爷爷沟通,告诉他爷爷,孩子有兴趣爱好是好事,家长应该支持。而且在学校比在外面更安全。至于学习,保证不会拉下,有什么问题,我会帮他解决。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孩子的爷爷终于同意了。当我告诉孩子他可以参加足球社团的时候,孩子开心得咧嘴笑了起来。那是这么长时间以来,见到他笑得最开心的一次。回到办公室后,我也偷偷地笑了。

如今,一学期已悄然过去,回想起这一学期来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满怀感动。是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让我懂得了:对于教师这个特殊而光荣的职业,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精湛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对学生的爱。

有爱,才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