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市场”是最受欢迎的班级活动之一。在这个班级货币与真实商品流通的市场里,孩子们接触到了社会经济运转的基本常识,明白了付出的意义,勤劳致富、生财有道的观念已经根植于孩子们的脑中。
刚过春节,翻看日历,明确了“二月初八”的庙会撞车周末,我做好打算,要带着学生一起做生意。
(一)
尽管“跳蚤市场”坚持做了两年,但这一次是要跟成千上万的摊点竞争,心里不免还是有些担心,不过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想,只要做好周全的部署,保本应该问题不大。
离“二八”庙会越来越近,我向九位小组长透露了要做生意的想法。在简单的讨论后,我们锁定了义卖目标客户为10—35岁的人群。我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市场调研,初步掌握了孩子们期望值比较高的商品类型。
吃的东西虽然更好卖些,但操作起来比较麻烦。通过对学生的口头调查,走访过几位做过庙会地摊生意的老师,最终我敲定了义卖的两个主题:开心农场和七彩缤纷。
庙会期间,白天天气比较好,卖点花草,应景怡情,主打“开心农场”。10多岁的孩子对能长草的盆栽、能攀爬得老高的豆子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晚上卖花草显然就不合适了,“二八”这样大规模的庙会,对于当地人来讲就是一场盛大的狂欢,逛集市的时候戴个发光的小头饰再合适不过了,所以,晚上主打“七彩缤纷”的主题。
除了要选择合适的商品,还要在摊点的营销上做点文章。我自己设计好了摊点的海报,重点突出“爱心义卖”的主题。也是希望孩子们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能多一点社会责任感。为了增加晚上摊位的吸引力,我还提前购买了一根五米长的变色跑马灯带。事实证明,这些点缀起了明显的广告效应,对于客流量的吸引起了很大作用。
我提前印好了价格表、销售清单、进货单,便于记账;印好了产品的特性传单和广告词,便于短时间内了解产品特点,便于销售。为了减少对学习的影响,直到周五放假前,我才把“义卖活动”的消息在班里公开,得到很多家长和同学的响应。根据报名情况,我把参加“义卖活动”的同学进行了详细的安排,确保每个时间段至少在三个同学参与。
(二)
周五下午六点,三位同学早早地吃完晚饭,到达指定位置摆放好了摊点。我第一时间拍下照片,发到朋友圈里,为义卖活动造声势、拉人气。也许是第一次做生意,三位同学都比较羞涩,发光牛角也不好意思戴着。义卖开始后不久,就遭遇了第一个小意外:没带找零的零钱。还好,义卖现场热心的家长及时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晚上八点以后,来帮忙的同学越来越多,每一个走过的路人都会驻足,被一群戴着发光牛角的小孩子所吸引,还有路人掏出了相机拍下了这温馨的一幕。当晚的义卖活动持续到近十点,销售额达200多元。
周六一早,电话里传来了家长焦急的声音:我们昨晚的摊点已经被别人占了!到了现场,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个摊点已经被别人提前承包了,费用也已经交了。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把半米见方的小桌子搬到了马路中间。好在当天的人流量还不是太大,对交通没太大影响。
即使是在这样狭小的生存空间里,孩子们依然卖力地坚守自己的岗位,搬货、点货、记账、叫卖……天色渐渐暗了,街灯亮了起来,发光牛角、鹿角、蝴蝶结变成了抢手货,孩子们的干劲更足了。,从摊位前走过的年轻人几乎都购买了我们的商品,一时之间,发光牛角、蝴蝶结成为当晚集市的明星商品,当晚三个多小时,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800多元。
(三)
周日是“二八”集市的正日子,路上行人越来越多,摊点摆在马路中间已经不可能。眼看着那么多商品还没卖出去,内心焦急的我“拦住”了两位城管人员,向他们说明了情况,寻求他们的帮助。
两位热心的城管带着我在集市里转了一圈,请卖玩具的阿姨腾出里一点地,虽然地方不大,不过摆放我们的商品倒也足够了。
有了落脚的地,我们的生意很快又开张了。孩子们的义卖热情吸引了路人的驻足,摊点前停满了问价的人,旁边占地大的摊点反而显得比较冷清,卖玩具的阿姨时不时地向我们投来羡慕的眼光。
听说有学生在集市里做爱心义卖活动,区电视台的记者马上徒步赶到了现场。蒋大记者拍摄、采访一气呵成,在现场的孩子们也做了一回电视小明星。
三天两夜,100多人次的参与,近20位家长的支持;销售总额1995元,盈利809元。也许,孩子们参与爱心义卖的初衷只是觉得好玩,自己并没想过其中的意义,不过真的坚持下来,他们收获的将是比金钱还宝贵的人生阅历。他们在15、6岁的年纪里,就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站在了比别人高的起点上;明白了眼界和学识决定了做事的态度和决策,知识终将转变为财富;他们感受到了“给予”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丰盈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