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中指出:“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让孩子选择喜欢的区域,以绘画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分享她的内心想法,引导她通过色彩的搭配,建立话题,得到孩子的信任,疏导内心的分离焦虑,帮助她尽快走出来。

一、闷闷不乐,打开心扉

梓彤最近一直闷闷不乐,做事情总提不起精神,我多次与她交流,最后得到的回应都是无回应,只字不说就离开,游戏活动时间,她也是坐在那里发呆。于是,我找来是她的好朋友小熠,试图从小熠这里找到答案,可是小熠无奈道,她最近也总不爱理我,也不跟我一起玩,也不知道她怎么了?不仅如此,午睡期间梓彤频繁如厕的行为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看到梓彤如此反常的行为,我们决定找她妈妈了解一下孩子的近况,从妈妈那里得知,梓彤的外公上周出了远门,跟他爸爸一起出去工作了,孩子从小就跟外公生活在一起,很少分开,这次出去时间比较长,孩子可能是想她外公了。我们商量着,孩子最近一直这样也不是个事,得让孩子开心起来,现在最能打开孩子心结的是她外公,我们几位老师商量着,建议孩子妈妈多让孩子通过视频电话跟外公聊聊天,抒发孩子的内心,梓彤妈妈也点点头接受了我们的建议,同时在幼儿园的活动也让其他小朋友多和梓彤有互动,帮助她尽快开心起来,已经很久没见过她的笑容了。

二、一个拥抱,无声表达

区域游戏时间,梓彤选择了美工区,没一会儿她画了一幅作品送来给我看,看完后我拉着她的手问她,“昨晚有没有和外公视频聊天”,她点点头。我笑着说,“以后如果想外公了,就让妈妈给你开个视频,把心里话说出来就开心啦。”我张开双臂抱了抱她,“以后有什么心里话也可以告诉老师听,别一个人闷在心里,知不知道啊。”她依然没说什么,回到了美工区。没多一会儿,梓彤又拿来了一幅画,我问她这是谁画的,她终于开口了,虽然声音很小,我耳朵凑过去听到她介绍着画面中两个小女孩,“一个是心颐,一个是明玥。”我问道,“她们都是你的好朋友吗?”她示意地点点头,又跑回去了。我悄悄地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见到她主动跟身边的朋友说话了。

三、诉说作品,释放情绪

梓彤拿着画好的第三副作品,从美工区向我走来,把画送到我手里,小声地说着:“老师,我画的我和妈妈在房间里玩游戏。”我笑着点点头,“仔细回忆一下房间里还有什么,可以把它也画出来。”她认真地思考着,“嗯,有床、有衣橱。”我说道,可以啊,把它画出来。她听后开心地离开,很快就画好了拿给我看,我看着没有色彩的床,问她,“想想你们家床上的床单和床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好看的图案。”她很快便有了答案,开心地拿着画跑回座位。通过几天的疏导,梓彤的内心已经没有那么焦虑了,对于和外公的分开孩子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多关注孩子的内心,帮助她尽快适应和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以绘画的形式进行交流,抒发内心的想法。

孩子的表达方式很简单,他们会把所有的情绪都写在脸上,让人一眼就能捕捉到。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能及时发现、及时疏导他们的情绪,了解真实的情况,引导其说出内心的想法,有益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