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我们的中年油腻

              油腻似乎是人到中年的高度适配词,突围的腰臀,午后的脱妆,“豆包”里未来我的职业会不会被取代的追问……中年的油腻在某一个瞬间狼狈暴露。

       春节的大年初二晚上,我和女儿徜徉在流光溢彩的中央广场,人声鼎沸,灯光炙热,黑夜仿佛忘了笼罩这一片天地。终于在走了很远的街角,人潮渐渐稀疏,这才看清了街道本来的样子。一位流浪汉倚靠在一间打烊的店铺前,地上摆了一张纸板,我顺着往前走的脚步,目光快速浏览到一排字:“不要钱,太饿了,想吃饭”。几秒思索后,我三步并两步,快速走到前面的小便利店买了一袋达利园面包,我提议女儿赶紧给他(流浪汉)送过去。谁料却遭到了女儿的强烈拒绝,并义正言辞地教育我:“这是你自己发起的善心,为什么要我去送?再说,你有没有分辨是不是真的流浪汉?”被她这一驳斥,我竟无言以对。仅是供流浪汉这一晚的充饥,仅是满足了人类最底层的生理需求,我确实有点油腻了。

      三月的一个周末晚上,我漫步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街头,无独有偶,我又遇到了一位流浪汉。那是一个土耳其西餐厅外,他就倚坐在餐厅大玻璃落地窗贴地的窗沿上。餐厅里布置着各式软和的沙发,餐桌边端坐着打扮入时的男人、女人,乳白色桌布上摆着精致的餐盘和刀叉,男人刚刚放下的高脚杯里美酒还在荡漾着小气泡。窗外倚着的流浪汉透着一层玻璃,眼睛就直勾勾地向里面看着。那一瞬间,我头脑里突然想起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他呆呆无神的眼里,也许也看到了温暖的炉火和流油的烤鸭?我故作自然地走过他身旁,他面前没有乞讨盆,也没有纸板,只有一只拐杖搁在他身后,这是他所有的家什,也是别人看不懂的倔强。此时的窗内、窗外仿佛是两个世界,却互不打扰般和谐。我按捺住想要为他做点什么的冲动,我要拒绝油腻的自我感动。却没想到那一夜的梦里,我似乎不停地在问自己:也不知道他倚着玻璃窗看了多久?

      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还是不能清晰界断何为中年油腻,我刻意学习用年轻人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生活,直到惠给我讲她遇到的流浪汉故事。

      长期在市中心溜达的流浪汉,因为邋遢又喜欢捡烟头吸被这个城市的很多人熟悉,却无人不讨厌。有个小女孩从上幼儿园开始,每次去街上玩的时候,都会带点糖果或饼干,只要遇到流浪汉,就去送给他吃。转眼十多年光景,流浪汉从最初的男孩模样已仿若老年,两只手不知是因为生病还是不活动,萎缩得秃秃的,缩在破烂的衣袖里。彼时,小女孩已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有一次和妈妈逛街时不小心把手机弄掉了,两人赶忙分头去找。老远站着的流浪汉一直没动,他看着女孩妈妈跑来,艰难地用胳膊里肘夹着手机,并上下拱手示意着,直到女孩妈妈停在他面前,把手机接了过去,他又咧着嘴去捡烟头了。女孩妈妈不禁涌上热泪,自言自语道:做好人,有好报。赶过来的女孩却说:“妈,你看,他不是傻子!”

      女孩妈妈是惠的同事,听了故事的惠说:从那以后,她车篮里每天都会装几样吃的,等待与他的相遇。听了故事的我,内心倏然舒展。

      我们的中年油腻并非全错,它是经历人生起伏后的稳重心态,它是经历岁月洗涤后的大人模样。有短文写道:一个从未在深夜里掩面哭泣;一个从未日夜守着发高烧宝宝;一个没有陪父母看过重病,一个没有焦虑翻看银行卡余额的人……都不算成熟。而真正的成熟,是历经光阴灼烧,重新走向孩子般的清澈。正如我们车篮里装着饼干等待一位流浪汉一样。没有目的,只为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