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广阔的户外游戏空间,可以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发展机会。户外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已经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幼儿每天开展户外活动的时间至少为两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为三小时”。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进行户外游戏的机会大大减少且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户外游戏场地的缺少或缺失;户外游戏区域数量较少且标识不明显,游戏区域内部的功能构造缺失,区域设置流于形式;大多数幼儿教师偏重于在集体运动场开展户外游戏;玩具设施添置和更新的速度慢;户外游戏持续时间较短,传统游戏逐渐丧失等等。基于此,我园决定在户外游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进行为期三年的探索研究。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纲要》还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户外游戏条件,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在体育游戏所求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动作发展与培养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必须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发展协调、灵敏,和一定的力量和耐力”。因此,在户外游戏中,合理安排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2小时的户外活动,有效利用有限的场地及器械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锻炼并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对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户外游戏进行搜集、改编、创新、及实践研究,从而构建具有园本特色、切合实际的、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园本教材课程体系,切实提高户外游戏活动实效。
2.把户外游戏和田园体验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研究和实践,促进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亲近自然、亲近五谷的情感。在感受植物勃勃生机的同时,健康茁壮成长。
3.通过对户外亲子游戏的实践研究,转变教师育人观念,提高教师家园共育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研究内容:
1.户外场地多样有趣
2.户外器械多样有趣
3.游戏形式多样有趣
4.游戏内容多样有趣
5.游戏玩法多样有趣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研究动态,同时提炼出对本课题研究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信息,用于指导实践研究。建立户外游戏活动的目标内容体系。
2.行动研究法: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设计游戏活动的策略方案——实践方案——修订方案——提升策略。教师既参与设计又进行实际操作,目的在于能科学系统地解决我园教师在组织户外游戏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并结合体能检测了解研究过程中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及时调整研究方案,以保证研究过程的顺畅。按照大、中、小班不同年龄段特点,探索游戏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游戏的形式、组织的方法。
3.评估分析法:通过测试评估及观察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情感体能的发展,同时整理好过程性材料。
4.教学反思法:在每一次活动开展之后,课题组都会开展研讨,包括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分析教学中哪些部分吸引幼儿,哪些内容幼儿容易接受,哪些教法对幼儿有效,哪些环节需要调整等。在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的研讨中,不断提高教师对户外游戏实施的掌控、应变能力。
五、研究过程及成效
2013年9月至11月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我园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做了如下准备:一是确定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二是组织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三是召开课题开题会议,确定人员分工;四是通过好书推荐和网络培训,学习了“幼儿园户外游戏实践研究”的相关内容与资料;
五是对幼儿园户外游戏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幼儿园教师目前对幼儿进行体育活动采用的方法和措施;六是对幼儿的各项体能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比较;七是邀请教研室的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改完善课题方案。
2013年12月申报立项成功后开始启动课题实践研究。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是课题实施阶段。
2016年1月—2016年3月为课题结题阶段。
在课题实施阶段,我园教师从五个方面入手展开课题研究。
(一)创设丰富适宜的户外游戏环境
户外游戏能为幼儿从事自发性的自由探险提供各种机会。户外环境中游戏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最有利于维持和延伸游戏活动。户外游戏场地的规划设计,更追求一种与自然的亲近,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自然的替代品。儿童在接触自然的同时,养成尊重环境的态度。本着让幼儿回归自然,让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我们注重创设具有探索性和成长性的学习环境,强调幼儿的亲身参与感受。园外建有500平米的开心农场,一年四季春种秋收,郁郁葱葱。每周安排幼儿到开心农场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观察、浇水、除草、采摘、品尝、捉虫等等,孩子们在自然的芬芳里健身、健智、健心。
幼儿园户外场地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场所,也是园所利用环境开展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幼儿园户外场地和设施的安排除了考虑美化环境还要考虑它的教育意义,要根据户外活动场地特点、幼儿体育活动的动作技能要求和活动材料的性质匹配,合理安排丰富的游戏区域。
在投掷区应设置练习高度投掷的多组高矮不同的投球筐供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练习掷高和掷准,同时还要设置以进行投掷远度训练为目标的场地并投放相关器材,比如儿童打靶场;在攀爬区,幼儿可以通过攀爬绳网、竹梯、木架、轮胎墙等不同材质、不同难度的设计,练习不同的攀爬动作;在平衡区,幼儿可以通过过独木桥、走斜坡、走荡板,玩转椅,滚轮胎等进行平衡练习;在骑行区,幼儿可以利用三轮车、小滑板车、扭扭车进行接力比赛,提高动作协调性;在玩沙戏水区,幼儿可以在运水、玩沙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水的秘密、沙的特性;在功能齐全的综合区,幼儿不仅能得到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还能得到社会性经验的发展。
为进一步拓展户外活动空间,还可利用风雨走廊、操场、草坪轮流安排活动。如:在走廊上画上各种各样的格子,让幼儿自由地、三五成群地玩跳房子游戏;在通道边上画上各种几何图形相互交叉的曲线,让幼儿沿着每一种图形找方向等。
为了使户外游戏成为成功有效的学习区域,教师就要有计划地组织户外活动。既要把这些区域看成儿童到处跑消耗能量的地方,还要把户外活动看成宝贵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机会。
实践表明,丰富适宜的户外游戏环境,为户外游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二)提供丰富有趣的户外游戏材料
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幼儿园应该根据省优质幼儿园游戏器材配备标准为幼儿提供丰富、环保、安全、耐用的游戏材料,确保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体力、智力、交往能力等多方发展。此外,为了给孩子提供多样有趣的游戏材料,师幼和家长还应该充分挖掘本地的废旧材料资源,共同制作环保、简易、牢固、实用的体育器材,如:用小饮料瓶制作拉力器,可玩《扯大锯拉大锯》的游戏;用可乐瓶制作“大鱼”,玩《大鱼吃小鱼》的游戏;用八宝粥瓶子做成“竹筒”,玩《踩竹筒》游戏;用竹子和蛇皮袋制作“花轿”,玩《抬花轿》游戏……又如用许多洗涤剂瓶子做成的举重器械,碎布头做成的练习投掷用的沙包,硬纸板做成的飞盘、大量呼啦圈制成的四通八达的“魔法山洞”,易拉罐制作的梅花桩,毛竹做成的高跷等。幼儿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能力水平在活动区自由选择活动器械,自由玩耍。
丰富有趣的户外游戏材料,为户外游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三)丰富户外游戏的组织形式
在几年的户外游戏探索实践中,我们在游戏的形式上不断进行创造与改变。目前我园的户外游戏形式多样,妙趣横生。
1.晨间分组轮流交换游戏改变了以往的单一游戏活动,幼儿从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参与;
2.户外游戏集体教学活动强调梯度设计,要求教师由易到难进行游戏设计,培养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善于解决难题的能力;
3.自主游戏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场地及5种以上的器材,幼儿自主选择器材,自主选择玩伴,自主探索玩法,充分体现自主、自由、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
4.亲子户外游戏活动,强调家人和幼儿的双向互动,家长与家长的互动,家庭的互相竞争;
5.师幼户外游戏活动,体现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拉近幼儿与教师的感情,寻找妈妈的味道;
6.传统游戏,强调在传承中通过对游戏规则的改变,创新玩法;
7.八分钟小游戏设计体现集体参与,减少等待,相互合作的原则,让幼儿在短时间内提高反应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8.户外田园小游戏,注重在引导幼儿参与农事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融入智力游戏的因素,让幼儿在自然的芬芳里健体、健智、健心。
丰富户外游戏的组织形式,为户外游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四)设计科学有趣的体育游戏内容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中不仅增强身体素质,更会发展其情感素质。将体育课与户外游戏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用体育游戏贯穿幼儿的户外活动。
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情操为目的的一种游戏方法。它既有游戏的特点,又有体育的特征。将运动、游戏、教育指导融为一体的体育游戏是最自然、有效的户外活动方式。三者相辅相成、合理配合、以锻炼为目的,娱乐为形式,指导为重点,否则就不能成为好的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可以是利用器械进行的情景运动游戏,如“圈圈乐”(幼儿利用呼啦圈变换很多的玩法一人玩、两人玩、集体玩);可以是利用故事进行的身体表演运动,“我们都是机器人”;也可以是各项内容的综合活动,如“学做解放军”。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其它领域的教育内容,灵活创编多样的体育游戏形式。
幼儿园体育游戏是由基本动作组成的,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情节或比赛因素,形式生动活泼,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激发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各种基本动作,锻炼机体,是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的基本形式。为使体育游戏更好地发挥作用,应该在体育游戏的环节设计上下功夫,做到有趣且有度,在锻炼幼儿强健体魄的同时讲究科学,使幼儿循序渐进获得技能,增强体质,心智得到相应的发展。
1.在梯度设计中体现多样有趣
一般来说,以大班幼儿为例,30分钟的运动量,作为老师应该遵循个别练习,双人轮流,小组竞赛,大组合作的多样有趣的练习形式让游戏环节由易到难,运动强度由弱到强,从而达到设计的最佳效果。
例如在和幼儿玩《小螃蟹横行霸道》这个游戏活动时,教者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大环节:
(1)在老师示范完毕后让幼儿个别练习一下螃蟹横着爬的动作。
(2)分成两人一组,两两合作玩“过小河”游戏,一人躺着做“小河”,一人做“螃蟹”,然后交换角色互玩一次。
(3)分成红、黄、蓝、绿四组,每组排头先做“螃蟹”,其余幼儿头靠头,脚对脚,连成一条“较长的小河”,然后开始玩游戏,充当“螃蟹”的幼儿到达终点后,与终点处的幼儿互换角色继续玩游戏。
(4)最后分成两个大组,增加活动的密度和强度,每组可以让排头的4个小朋友同时做“螃蟹”,其余幼儿头靠头,脚对脚,连在一起做成一条“长长的河”。
2.在强度设计中体现多样有趣
运动强度是指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活动量太小,难以达到锻炼的目的;活动量太大,超过了幼儿身体所承受的能力,可能带来肌肉、骨骼及脏器的伤害,对健康不利。老师要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的情况,动作发展的水平,每次活动的内容,科学地分配,合理地组织安排。在一节体育游戏课中,活动量一般是由小逐渐加大,到基本部分的后半部分达到高潮,然后逐渐下降,到结束时应恢复到相对平静状态。活动量的大小也应考虑到幼儿年龄段,小班幼儿一般时间可控制在20分钟左右,中班幼儿能连续活动半小时,大班幼儿连续活动半小时以上。
比方说一个幼儿园的运动场地长,然而宽度不够,我们老师一开始是这样设计:去的时候幼儿玩羊角球,回来的时候让幼儿学小矮人走,这样的玩法有没有问题?仔细想一下,存在3个问题:
问题1:来去都是下肢运动而且场地偏长,幼儿费时多,运动强度偏大。
问题2:由于场地不宽分成的小组就不多,回来的时候小矮人走要走很长时间,这样幼儿等待时间就偏长,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降低。
问题3:来去都是下肢运动,应考虑上肢运动和下肢运动的搭配。
怎样解决呢,其实只要稍加改进就可以了:回来的时候把学做小矮人走变成“学做小鸟飞”,这样增加了上肢运动,就减少了运动的强度,减少了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幼儿自然玩得不亦乐乎。
此外,为了追求形式的多样有趣,教师还要善于打组合拳,单一的运动要加上跑跨跳等动作。在玩打怪兽这个游戏时(竹子上扣小怪兽布娃娃),玩的时候先玩静止的怪兽,然后要让手提竹竿的幼儿跑起来,其余幼儿来追打怪兽。玩沙子是一种相对运动量较小的游戏,基本出不了汗。教师可以设计加上运沙游戏、挖宝、藏宝游戏。打组合拳的设计理念应该成为老师在进行游戏活动设计的常态,注重形式多样和有趣的同时又自然实现了体能锻炼,加强了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
3.在密度设计中体现多样有趣
运动密度有时也称练习密度,指在一次体育活动中,单个幼儿身体练习的时间与活动总时间的百分比。运动密度的高低和幼儿的分组活动有密切关系。比方说,中(1)班把幼儿分成4组8人,每组扔4两重的沙包。中(2)班把幼儿分成8组4人,每组扔2两重的沙包。我们应该采用哪组的分法?显然中2班的分法减少了等待的时间,实现了高密度、强度适中。
分组应根据幼儿人数合理分队,一般来说分组越多,减少了幼儿等待的时间,增加了幼儿活动的时间,从而实现了游戏活动的高密度。竞赛性游戏的分队(组),还要注意能力强弱和男女幼儿的搭配,使各队力量大致均等。
比如在组织幼儿玩《疯狂的椅子》这一游戏时,我园教师把幼儿分成四组,设计四组幼儿可以同时玩的游戏道具,然后按照跳下椅身——跳越椅背——跳下桌子——跳下桌子+椅子的高度——跳下桌子+椅背的高度,组织幼儿逐项挑战,让幼儿由易到难,体验挑战成功的乐趣。
追求体育游戏多样和有趣离不开梯度、强度、密度的综合设计。考虑了梯度,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幼儿练习的强度就在逐渐增加。设计考虑了幼儿的高密度,幼儿活动的时间增加了,活动的强度也就逐渐增强了,因此作为教者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优势互补,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科学有趣的体育游戏内容,为户外游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供了最直接的支架。
(五)探索多样有趣的创新玩法
户外活动器械作为幼儿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不仅是幼儿体育活动的辅助材料,而且是活动中的操作材料,材料的功能利用越充分,操作形式越多,这种物质因素越能转化为教育因素,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就随之增强。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不是教师在想着怎么让孩子玩,而是教师要把“可以怎么玩?还可以怎么玩?”这样的理念一点一点渗透到幼儿的思维中去,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
1.渗透“一物多玩”的理念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组织幼儿游戏时对安全卫生、同伴关系等比较重视,而忽视了对器械的利用,以致影响了幼儿游戏的效果。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时一定要明确“物尽其用,一物多玩”的指导思想,不拘泥于器械的常规玩法,而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动脑、大胆思考能用一种器械创造出多种不同的玩法。变老师的讲授学习为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为幼儿提供探索活动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探索、尝试,以及运用自身已有的经验不断地去寻求新的活动方式,从而在体育游戏中实现其多种的教育价值。
如幼儿在学会了跳绳最基本的跳法“正摇双脚跳”后,教师就可以再展示一到两种一人跳的玩法如“正摇单脚跳”、“正摇交替跳”然后启发幼儿总结以上几种玩法变换的规律:都是正摇,脚的参与动作不同。然后再引导幼儿探索正摇时,还有没有不一样的脚步动作?在这样一个示范、展示、总结、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其实已经渗透了一物多玩、变换玩法的思维方式——改变一部分,生成新花样。顺着这样的思维方式,幼儿通过自己与绳子的互动,以及幼儿之间的互动组合就会探索出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一根绳、两根绳、多根绳的跳中跳等几十种跳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还会发现,绳子除了作为跳绳的器具,改变他的形状还可以有其他功能:绳子打结可练习投掷;拉开绳子可以玩钻爬、跳跃等游戏,幼儿将发现的玩法介绍给同伴,教师对做得好的幼儿及时表扬,让幼儿体验发现探索与取得成功的喜悦。
2.渗透“物+物”组合玩的理念
在玩轮胎时,改变以往幼儿只是单一推着玩的形式,把一个个五颜六色的轮胎或堆成小山、或排成山洞和斜坡,使幼儿在活动中经常感知不同“轮胎山”的高度、坡度的变化,练习钻、爬、平衡时,都有新挑战、新体验,提高了幼儿灵活调节身体运动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观察指导能力。此外还可以有意识地把轮胎、小车、竹梯等放在邻近的地方,引导幼儿运用“1+1”的思维模式探索新的玩法,如小车推轮胎,运用轮胎和竹梯玩过小河游戏等。
3.渗透“人+人”合作玩的理念
仍然以跳绳游戏为例,单人跳有单人跳的玩法,那么双人合作就会衍生出前后位置及方向的变化,左右位置及方向的变化,高矮方向的变化……
那么三人乃至多人参与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答案未知,需要我们通过亲身的实践和探索才会知道,到时你会惊讶于人的智慧参与让小小绳子创造出来的无限精彩。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会发现原来沙包、球这些不起眼、毫无生命力的玩具在人的智慧参与的情况下都可以活泼泼的飞起来,焕发出勃勃生机!
引导幼儿探索多样有趣的玩法,能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和潜在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勇敢、活泼、愉快开朗的性格,充分调动幼儿的主体能动作用,发展智力和感知能力。
多样有趣的创新玩法,为户外游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六)定期测评,及时获得体能变化的一手资料
各年龄段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计划组织户外游戏活动,通过教师的观察,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认真对幼儿进行体能定期测评。
通过测查和分析,小班幼儿喜欢“触物跳”的比例为74%,坦克爬为73%,赶小猪为74%、滚接球为74%。孩子们对这些游戏活动感兴趣,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平衡木活动中,幼儿虽然很有兴趣,也能积极参与,但是个别孩子在这方面技巧掌握不是很好,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中班幼儿对户外器械活动兴趣非常浓烈,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攀爬类、骑行类、投掷类活动中85%的孩子善于动手动脑。大班幼儿在跳绳(80%)、跳竹竿(74 %)、在立定跳远(73%)、转呼啦圈(67%)这四项有难度的活动测试中进步非常大。
六、课题研究成果
1. 我园三位老师参加姜堰区举行的8分钟小游戏赛课,获得等级奖。5位老师自制的活动器械获得姜堰区等级奖。1位教师获得户外游戏创编比赛三等奖。1位老师的论文《户外游戏多样性和趣味性的实践研究》获得泰州市二等奖。
2.课题探讨活动中教师理念的提升。在研讨、培训、户外游戏实践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户外游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户外游戏的组织形式和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三年来,我园教师在户外游戏的组织形式和游戏内容上不断探索,不断更新。
3.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生成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个案分析”“教育随笔”“优秀活动设计”等。
4.幼儿体能及身高体重达标率有很大提升。
在开展了三年多户外游戏后,为了检测该课题对促进我园幼儿身体素质是否有效果,我们进行了检测与对比。检测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0—6岁儿童身高体重评价标准。我们将在三年课题实践中成长起来的60名大班幼儿与四年前未参加课题实践的82名大班幼儿的平均身高、体重做了横向比较。结果发现:a在身高比较中,2012年6月的大班幼儿对照2016年3月的大班幼儿,达标率高出10.4%,这个差距是相当大的的;b在体重比较中,2012年6月的大班幼儿对照2016年3月的大班幼儿,现在的体重达标率比过去高出8.19%,差距也较大。
对照3年前的大班幼儿的各项体能测试等级,3年后幼儿的各项体能优秀达标率增加了近10%。
七、存在不足与困惑
当前,我园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场地建设上由于受资金的限制,还不能做到充满野趣富有挑战,大型的攀爬器械、爬网、土坡,战壕、沙地、水池等设施还只能是脑中的美好蓝图。
存在一些困惑: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自主性?如何投放具有多重功能的户外体育材料?如何兼顾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活动的强度和密度?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亟待探索与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