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听说游戏培养小班幼儿的倾听习惯
南苑幼儿园 李 晶
【摘要】
善于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学会倾听不但能正确完整听取自己所要的信息,而且会给人留下认真,踏实,尊重他人的印象。如果孩子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能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部分的要求中指出要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往往别人还没讲完,他就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使他们学会尊重别人。
【关键词】听说游戏 小班幼儿 倾听习惯
【正文】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发展目标中,从倾听与表达的角度提出了“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的目标要求,并对各年龄段幼儿提出了具体的倾听要求,旨在让幼儿在语言学习与发展中学会有意识的倾听别人所说的话,分析性地倾听交流的信息,同时形成理解性的倾听语言能力。
一、运用听说游戏培养幼儿的倾听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因此我通过设计各种听说游戏、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倾听兴趣。如幼儿爱听故事,也很喜欢与小动物交朋友,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扮演各种小动物形象,边讲故事边表演,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这些生动形象的活动能使孩子们集中注意力,保持安静,专心倾听。如组织语言活动《小兔乖乖》,我针对故事里面的角色设计好情景,先是出示一座小兔的房子的图片来激发幼儿的兴趣、紧接着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表情和动作进行演绎。这时,我发现幼儿深深地被老师的生动有趣的表演所吸引,幼儿产生一种愿意继续听下去的愿望,活动既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经常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如律动《拍手点头》、《我爱我的小动物》,游戏《小猫睡觉醒不了》《老狼几点了》《吹泡泡》等。孩子们带着各种小动物头饰玩的是不亦乐乎。这种在学中玩,玩中学的形式,使幼儿的注意力容易集中,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中,不知不觉便学会专心听课,久而久之就养成专心倾听的习惯。
二、运用听说游戏强化幼儿的倾听意识
以小班语言游戏《动物列车》为例:从活动内容的选择来看,游戏中的小动物是幼儿熟悉的,开汽车的游戏是小班幼儿喜欢的游戏,游戏内容适合小班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衔接紧密,因而幼儿游戏的兴趣浓厚,全部都能参与游戏活动。从游戏活动的准备情况来看,幼儿已有相关的知识经验,漂亮的动物头饰和汽车挂件及方向盘的准备,一下子就把幼儿的思绪带入游戏情境之中,为游戏的开展打下了基础。从游戏情节推进的情形来看,活动的第二环节,在《请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中,幼儿能听清老师所提问题,然后应答,没有出现所答非所问的现象;活动的第三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要求幼儿听清游戏规则,然后示范游戏,强化游戏顺序和游戏语言,再和幼儿一起玩游戏,幼儿能够认真倾听游戏规则,大胆表述游戏语言,积极参与集体游戏和自主游戏,享受到了游戏的快乐。在听说游戏活动中,我们还发现能够很快掌握游戏玩法的一定是具有良好倾听行为的幼儿,倾听行为差的幼儿必须在老师、同伴的多次示范下才渐渐掌握游戏规则。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体差异,表扬鼓励认真倾听的孩子的同时,对倾听水平较差的幼儿,我们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提问和讲解时,以眼神和手势等手段促使他们集中注意,使他们能听清、听懂。提问后,让他们优先答问并给予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运用听说游戏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
幼儿的想法是有别于成人的,特别是三岁左右的幼儿,他们的思维幼稚而单纯,在大人看来并不在意的事情到了幼儿的眼中,往往充满乐趣。而幼儿又总是把教师看成是无所不能、无事不晓的“偶像”,有什么事首先想到问教师,有什么要求总是先请教师解决,有什么新的发现急于向教师讲述,受了委屈要寻求安慰想到的人大多还是教师。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两个例子:“一个孩子兴冲冲地跑来要给老师讲述他的趣事,老师当时正忙着,于是就说:“知道了,知道了,你先去玩吧,老师正忙着呢!”于是,孩子沮丧地走开了。没有想到的是,他从此再也不把老师当朋友了,老师再也听不到他心中的故事了。相反的另一个一个故事是:一天午餐后,老师和昌远闲聊了起来。谈着谈着,话题扯到了玩电脑上。老师问:“昌远,听你姥爷和姥姥讲你会用电脑画画,是吗?”“是的。是爸爸教我的。”昌远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给老师讲起了他的“电脑经”,什么启动、主机,鼠标,等等,俨然是个电脑小行家。听着昌远已经有些专业的介绍,很难想象他还是个幼儿园的孩子。” 一次推诿,关上了幼儿的心门;一次闲聊做了一回幼儿的忠实听众,却受益非浅。以上两个事例使我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还应该注意倾听幼儿的心声,蹲下来看孩子。
教师就像一面镜子,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对幼儿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在倾听幼儿的谈话中,要不时地微笑、点头,这种行为会让幼儿感到“老师在听我说话,并且对我说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增强喜悦感和自信心。教师的倾听不仅是表示教师正在听幼儿讲,而且会鼓励幼儿继续讲下去,讲得更好。教师耐心、恰当的倾听不仅会让幼儿相信老师是自己随时得以交谈的对象,而且会带动影响幼儿学习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讲话。这样,就更愿意说,表达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倾听,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倾听,能让孩子更愿意说;倾听,能帮助孩子说得更精彩。所以,倾听应是相互的,教师要强化倾听意识,提高倾听技能;幼儿要养成倾听习惯,在倾听中发展口语,在倾听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但是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运用某一种教学手段是不够的,在开展听说游戏训练倾听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探索多种教育方式,促进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形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培养他们的倾听行为不仅要贯穿在专门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渗透到其他各种活动中,尤其是一日生活中。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还需要因人而异、个别对待,使每个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另外,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形成还需要家园配合,在家园双方的努力下,我们的教育才可能事半功倍。莫里斯说:“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先听后说,让我们的孩子都学会聆听,从小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为终身学习和语言交流奠定基础。
【参考资料】
1. 张加蓉、卢伟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版
2.《幼儿园指导纲要》 2001版
3. 胡育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指导》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版
4. 张兆红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同心出版社出版 20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