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内外

by 老朱

最怕“批作文”

发布: 发布时间:2025-04-06 01:29:09

据说,学生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三怕”当中,估计写作文最头疼。殊不知,老师其实也最怕“批作文”。

作文批改包括“眉批”和“总批”。“眉批”即针对字、词、句、段给予评价,“总批”即针对整篇文章写批语。其中“眉批”不少于三处,“总批”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提出修改建议。一顿操作下来,至少要耗费半天功夫。学生誊写完成后,就该老师忙活了。看着作文本堆放在那儿,有时还未翻阅,就已产生“畏惧”情绪了。怎么办,那就给自己定个计划,每天至少批阅十本,这样可以确保一周内完成批改任务。闲暇时,泡上一杯浓茶,沉浸式批阅作文,有时发现学生习作中一些精彩语句忍不住朗读出来,与办公室同事分享。读到糟糕的作文,就深呼吸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时光就这样悄悄溜走,眼看今天批改任务不达标,那就趁开会时夹带几本,偷偷批阅,再不然的话,就只好带回家加班了。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那就尝试向魏书生老师学习吧。魏书生老师说:“我教了35年的语文课,没批过一篇作文。”他是怎么做到的?答案是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学生在相互批改中既能学习他人的长处,又通过指出别人的不足从而让自己引以为戒。关键的是,老师还能节省不少精力和时间,何乐不为呢?

按照这一方法,我进行了多次实践,然而效果不尽如人意。不少学生往往无法准确指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批改不到位。例如一篇作文内容不具体,从哪些方面来写具体呢?学生给不出进一步的修改建议。不少评语只是流于形式或是“写得真好”一类的空话。如此一来,我不仅要阅读学生的作文,还要就学生的“点评”再“点评”,偷懒不成,反而又给自己增加工作量了。看来,我毕竟是愚笨的,学生互批作文的办法还需不断改进。

最近一次习作的主题是“让真情自然流露”,鼓励学生写亲身经历,表达真情实感。一学生在习作中写自己独自走夜路的经历,表达害怕的情感,能将情感融入到环境描写中,语言流畅生动。读到这篇作文,我眼前一亮,忍不住多写了几句夸赞的评语,谁料一会儿竟读到一篇与之雷同的习作。原来,学生偷懒直接“借鉴”《习作指导》上的例文了。

唉,最怕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