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姜堰教育- 信息技术
姜堰市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实施方案
2012-10-17 14:27:26
电教中心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全面实施和“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的逐步深入,全市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逐步完善,师生信息化素养明显提升。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努力提升学校办学质态和水平,经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为核心,紧紧围绕“提升教育质量与效益”目标,开展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整合城乡教育教学资源,突破城乡学校间的时空限制,增进城乡学校间的交流互动,探索城乡学校结对共进新途径,推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

二、目标任务

构建城乡学校网上一体化平台,城乡结对学校通过网络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服务等各方面进行无障碍交流沟通,实现动态实时共享,互相学习借鉴对方学校的优势特色,参与对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形成城乡学校网上一体化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新模式,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三、内容方式

城乡学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师生活动的全方位交流互动。

1.班子成员(校长、书记)结对:结对学校校长(书记)共同研讨,交流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工作思路、重要举措、重大活动、月度和周工作安排等。针对城乡学校办学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共同研究对策,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分管校领导根据各自分管的工作,对口结对,着重就分管范围内的工作展开研讨交流,围绕城乡学校的共同发展和提升,建言献策,优化管理。

2.职能部门结对:结对学校各部门之间要分别结对。

教务(教科研、教师培训):通过网络平台交流教案课件、优秀课例视频、试卷习题、教学素材等各种资源,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特别是校本教学资源的共享,相互交流重要活动安排、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作业练习等;向对方开放教学管理平台,共同研讨交流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年级组管理、教研组管理、备课组管理、课务管理、备课管理、听评课管理、作业管理、课后辅导管理、提优补差管理、考试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等;向对方开放网上电子备课系统,通过网络平台相互参与到对方的备课活动中,开展学科网络团队教研活动,构建网上一体化备课格局。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和自动录播系统在网上相互听课、评课,在网上共同组织集体教研活动等;利用网络平台,共同研讨交流开展校本教研、推进新课改的策略、方法、路径等,相互交流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利用网络平台,共同组织校本培训,通过网络直播或录播提供学习观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政教(学生工作):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德育工作计划、德育工作思路与措施;交流重要德育活动图片、音视频资料、优秀主题班会课例、典型德育活动案例;共同研讨交流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共同研讨交流开展德育工作,特别是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创新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和载体,丰富德育工作形式,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组织班主任通过网络平台,在班级常规管理、学生思想工作、班级文化建设、学生活动组织、学生个体教育、心理咨询、家校联系等各方面进行广泛交流,分专题组织经验交流和培训活动,提升城乡学校班主任专业素养。

总务后勤:共同研讨交流后勤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在优化环境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设施设备维护、食堂管理、宿舍管理、门卫管理等方面,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后勤管理、服务师生方面交流经验,改进方法,提高学校后勤服务的整体水平。

3.教师结对:结对学校组织教师充分利用教育博客、教育论坛等方式,与对方学校教师进行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心得等各方面的交流,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相互间应广泛结对,开展经常性的研讨、交流和咨询,形成结对学校大备课组的格局。城区学校还应组织校内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与农村学校青年教师结对,通过网络渠道,加强对农村学校青年教师的经常性指导,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4.学生社团结对:结对学校各学生社团组织分别通过网络平台,共同组织相关社团活动,实现网上互动,互通信息,相互借鉴,强化社团自身建设,辅助学校德育。建立班级主页,拓宽学生交流空间,让城乡学生通过网络互相交流,增进了解,拉近距离,促进城乡学生共同发展。

四、保障机制

1. 提高认识,精心组织网上结对工作。

各校要充分认识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突出实效。市教育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管理指导和督促检查等工作,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协调,电教中心负责网上平台建设的技术支持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研室、教科室负责网上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结对的指导和管理,普教科负责网上学校管理、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结对的指导和管理,人事科负责网上教师结对和校本培训工作结对的指导和管理,体卫艺办公室负责网上体卫艺工作结对的指导和管理,团工委负责网上学生社团和学生结对的指导和管理。各有关学校要分别成立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校长统筹负责,把该项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并在人员、经费、设备、工作等方面统筹安排,明确学校电教或信息部门牵头,教务、教研、政教、等部门以及少先队、共青团等组织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各项工作。

2.双向选择,落实网上结对学校。

市教育局积极推进城乡学校结对工作,为农村学校挑选、推介有意参与网上结对的城区学校,参与网上结对的农村学校通过申报,向意向中的城区学校提出结对要求,经城区学校同意,教育局认定,确定结对学校。有条件学校也可跨省、市实行城乡结对,对口交流。结对形式可以为“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

参与网上结对的城乡学校应具备如下条件:1)具有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意愿;2)在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建设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有网站;3)有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教师;4)有意愿在市内外进行交流学习,并愿意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网上结对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成熟一对,认定一对,杜绝任何形式主义做法。结对学校要根据各方学校特点,共同商量,认真制定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落实人员安排,明确责任分解,并签订结对协议书。创新结对模式,确定结对重点,形成结对特色。

3.设施到位,搭建网上一体化平台。

各结对学校要认真检查现有硬件设施,加强设备维护,及时增添网上结对所需设施,安装RTX即时通讯系统,建立城乡学校间网站互访快速通道,有条件的学校应有专用的视频会议室或自动录播室供网上交流。要健全设施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为网上结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证。要根据需求,搭建网上一体化资源平台,满足学校间共建共享、互通有无、交流互动、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需求。市教育局将提供展示网上结对活动成果的窗口,并对网上结对活动进行过程管理。

4.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网络应用水平。

为确保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实际需要,市教育局将组织对结对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网络应用技能培训,尤其是针对结对学校网络交流活动中遇到的典型技术问题组织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各校也要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信息素养和参与网络互动交流的能力。

5.加强督查,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市教育局将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跟踪督查,分别从组织管理、制度保障、结对方案、工作流程、交流方式、校本特色、技术支撑、资源积累、结对实绩、经验辐射等方面进行动态调研督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同时把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效列入学校年终综合考评内容,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发布:虚舟